更新時間:2025-10-06 21:05:42作者:佚名
黨的二十屆代表大會文獻強調貝語網校,要同等重視傳統醫學與現代醫學,持續推動傳統醫藥領域的進步。人才培育是傳統醫藥進步的基石,而傳統醫藥的高等教育是人才培育的核心途徑。過去中醫教育中,理論與實踐脫節,造成學生臨床水平不足;師徒傳承與學校教育分離,使得中醫大家難以尋得合適的接班人;這些因素共同阻礙了中醫人才培養目標的達成。
當前時期,中醫藥復興獲得良機,中醫藥高等院校怎樣依照中醫藥人才培育特點,為中醫藥行業培養“杰出人才”?對此,南京中醫藥大學采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師承教學與學校教育相融合的方式,建立起協調一致、互通有無的合作培養體系。
課堂+臨床:夯實診療基礎

進入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南京中醫院針灸科,主治醫師李靜正在為一位病患實施針灸療法,并且向在場的學員們傳授專業學問。對于這位出現落枕癥狀的病患,各位學員清楚如何借助八脈交會穴進行選穴來處理這種病癥嗎?學員們齊聲回答:取后溪穴通督脈,配合內眥頸穴。
看見李老師把一枚銀針扎進病人左手掌外緣,病人說疼痛頓時緩解不少。這條線貫穿人體脊柱,是身體最關鍵的通道,脖子僵硬通常因為姿勢不對,導致這條線氣血不通,所以用銀針刺激后溪穴效果非常快。李老師這樣向學生們說明情況。

南京中醫藥大學的實踐課程十分普遍。據消息人士透露,為了使真實的醫療場景融入中醫學生的培養環節,南京中醫藥大學的教學管理部門在中醫學科教育中實施了“床旁”指導模式,學生們一半時間學習理論課程,另一半時間進入醫院觀察實際病癥。學習過程分為課堂教學和臨床實踐兩部分,這種安排使我們通過崗位交替,體會到理論聯系實際的意義,同時也能在日常工作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增強與患者的交流技巧。中醫系學生張彬這樣評價。
這個時候,從2004年開始,學校每年選派六十名中醫學專業大三學生,前往南京中醫藥大學在無錫、蘇州、徐州的附屬醫院進行實習,以此作為試驗,推動中醫臨床教學體系的變革。把醫學生送到基層醫院進行實踐,是為了提升他們的實際操作能力和中醫理論素養。南京中醫藥大學教學督導室主任韓旭這樣表示。

南京中醫藥大學的臨床教學水平在多年革新探索中大幅增強,學生的專業能力同樣獲得顯著進步。2009到2016年間,該校在執業醫師資格考試中的表現持續保持全國前二至前五的位置,實踐操作環節的合格率始終穩定在96%以上,這一成績在全國所有中醫藥類高等院校中名列首位。
課本+師傅:傳承中醫術法

江蘇省中醫院普內科診室里,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大三學生蔡文婷,在主任醫師姜宏的帶領下,正在為一位病患診脈南京中醫藥大學教務管理系統,她表示,中醫學專業的本科生進入大三階段后,能夠挑選心儀的導師,并跟隨導師前往醫院進行實踐學習。
為本科生配備導師,是南京中醫藥大學師承教育的顯著特點。學生進入學校后,每個人都會得到一位學業導師和一位臨床或科研導師的指導。這些導師都是校內外以及海外知名的專家學者或臨床專家。韓旭說明,從學生剛入學的基礎課程學習,到進入臨床實踐階段,再到最后的畢業實習,每個環節都有導師提供幫助和指導。這種傳承模式,能幫助學生更有效地理解深奧的中醫藥理論,同時注重統一性和獨特性的發展。
實習生進入醫院實踐時,各教學醫院能夠借助當地學術傳統優勢,組織學員前往“學術傳承實踐基地”接受指導。初期階段主要是在導師旁邊觀察,導師會間或發問,或者指導學員觸摸脈搏體會脈象變化。積累一定經驗后,學員大致可以初步處理病例南京中醫藥大學教務管理系統,并將配制的藥方提交導師審閱,接著再參照反饋意見進行自我檢視。中醫系即將畢業的劉廷義談到,實踐期間,他觀察到名老中醫的高超技藝和責任意識。

跟隨學術流派傳承人學習臨床,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中醫學術繼承本領,讓他們領略中醫診療過程的變化無窮。學術流派的傳承,有助于學生診療技藝的增長,對于推動學術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南京中醫藥大學教務處副處長徐俊良這樣強調。
(本報記者 鄭晉鳴 本報通訊員 肖欽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