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5-10-01 15:09:06作者:佚名
天津市借助建設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區的良好契機,著力突破制約基礎教育改革發展的難點問題,積極推動基礎教育規模擴大與質量提升,努力實現教育機會均等、內涵發展深化、素質教育普及、人才培養水平提高,迅速形成優質基礎教育整體布局,全力確保人民群眾獲得滿意的基礎教育服務。
一、聚焦內涵發展,擴大優質資源總量和覆蓋面

啟動學位供給能力提升計劃。首先,構建完善學齡兒童數量動態管理方案。依據學生數量增減規律,協調各區教育主管部門聯合公安、勞動人事、衛生健康等機構,對2024至2026年三年間轄區入學、轉學需求與可提供學位數量進行綜合評估,確保學位不足情況掌握精準、數據翔實。其次,整體規劃學位供給能力建設。對于學位數量不足的地方,要推動當地各方積極尋找途徑,聯絡區內各機構爭取項目與資金援助,迅速推進學位供給的增加。
開展學前教育普遍化高品質推進計劃。首先著重發展公立幼兒園。調整改進公立園的分布格局。建立完善的入園需求跟蹤體系,實時了解各鎮區出生人口動態,合理配置公立園資源至鎮區層面。增強公立園在保障基本教育、維持底線標準以及發揮示范帶動方面的功能。著力改善村級幼兒園的辦學環境,夯實基礎,不斷加強幼兒園的保育教育水準。其次嚴格管理私立幼兒園。調整民辦園設立規范,嚴格把控入園門檻。改進普惠性民辦園扶持措施和保障體系,助力普惠性學前教育的持續進步。其次,提升學前教育水平與效率。開展優質幼兒游戲探索實踐計劃,增強教師職業素養發展,引導幼兒園優化教育保育實踐。
啟動義務教育“雙減”增效計劃。首先,設計課后服務課程框架,按年級規劃課程安排方向,打造思想品德、科學技術、體育活動、藝術修養、實踐鍛煉及多領域融合的體驗式課程,挑選并向社會公布四百八十個優質教學范例,構成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緊密關聯、功能互補的完整架構。制定中小學課后體美勞活動項目清單,構建學校與大學持續互動的渠道,不斷更新改進課后服務項目。增加課后服務資源供給,無償提供百余座博物館、體育場館、科學普及場所、社會實踐基地。健全教師鼓勵與支持制度,綜合運用多種方法增強課后服務吸引力,提升服務品質,滿足學生多元化學習要求。其次,全面貫徹“作業減少”的管理規定,組建天津市作業研究指導機構,借助天津基礎教育資源服務平臺,強化為學生提供個性化學習支持,全市所有義務教育學校均制定了作業管理規范,全部學校均設立了作業公開機制。開展作業“水平提高”專項活動,促進全市學校作業“減少數量、調整布局、提升品質”。第三要推動課堂教學實現根本性變革,以此提升教學水平。需要加強專業學科的建設,挑選并創建涵蓋所有教育階段的各類課程中心,促進教學方法的創新,從而提高學科教學成效。同時要發揮數字化技術的優勢,設立一個用于教學與學習的數據監測和反饋系統,通過這個系統對教師的教學活動進行評估,并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個性化的智能評估。加強教學督導,構建市、區、校三級督導體系,完善“計劃、實施、反饋、評估”融合的課堂教學模式,營造高效協同的教學環境。

改進高中階段教育培養模式,首先需要集中力量發展高潛質人才的培養,優化重點學科和個性化課程體系,增強教學科研水平,擴大學校聲譽,以此推動“名校工程”示范學校的創建工作。以“強校工程”為基礎,著重完善教師補充的激勵措施,增強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加強辦學條件的支持,提高教育教學水準,運用制度革新、政策扶持和項目化推進,增強市、區兩級教研的專業引領,不斷推進項目學校的建設。同時,推動各品牌高中項目學校與“強校工程”項目學校開展一對一的支援合作。第四項是啟動整體高中工程。依據整個都市普通中學與職業中學的辦學狀況,恰當調整資源分配,著力推動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結合,首先嘗試建立五所整體中學,切實增加了普通中學的招生名額。
實施基礎教育優質資源共享提升計劃。首先,協調市教育委員會直屬學校開展合作辦學項目。南開中學等市教育委員會直屬學校將聯合河北區、河東區、紅橋區新建的學校開展合作,通過結對支持遠城區、環中心城區及濱海新區,實現優質教育品牌的共享。其次,著力加強區域教育協作機制建設。完善區域教育協作機制,促進不同區域間教育水平的均衡發展。三是構建城鄉學校協作網絡。促使遠郊城鎮中的優質教育機構與鄉村學校,通過“單個對單個”或“單個對多個”的模式,組建成123個城鄉教育協作網絡,確保所有鄉村學校全部納入其中。四是進一步強化緊密型集團化教育及學區化管理模式。創建50個市一級優質教育集團和50個示范性學區,持續增加全市優質教育資源的整體數量和分布范圍。組建南開學校教育集團等六個教育機構,確定其任務方向和運作方式。
促進特殊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由區級層面完善未入學適齡殘疾兒童信息核對與招生對接的協同機制,確保所有適合的殘疾兒童獲得恰當的安置機會。重視殘疾兒童就學采取個案化方案、落實基本保障,保證每位殘疾兒童都能得到妥善的安排。借助普通學校融合教育、特殊教育機構注冊入學、家庭上門輔導等途徑,依照法規保障適齡殘疾兒童享有義務教育權利。優化市級、區級、校級三級特殊教育資源網點配置,持續增強特殊教育工作者業務能力。強化孤獨癥兒童療愈服務舉措。

二、聚焦治理優化,構建教育戰略支撐體系
啟動義務教育陽光招生專項活動。依據《教育部辦公廳關于開展義務教育陽光招生專項行動(2024)的通知》,組建專項工作組,擬定活動計劃,確定關鍵事項。嚴格依照招生入學“十項嚴禁”要求,制定“禁止事項清單”。各區教育局對轄區內所有招生學校執行專項活動狀況開展全面檢查;并且,各區教育局之間互相開展全面核查。檢查組針對專項行動的執行狀況進行專項審核,詳細了解各地方教育主管部門及招生機構的行動進展,把處理違規行為當作回應民眾關切的重點任務。需要特別審查的是,民辦中小學的招生流程是否歸入批準地區的統籌安排,是否與公立學校同步進行,電腦隨機選擇程序是否合規,以此逐步規范私立學校的招生界限。制定發布《天津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招生入學工作指導意見》后,同步公布政策說明,并召開2024年全市義務教育招生入學工作會議,同時部署陽光招生專項行動,以此保證工作執行到位。
啟動數字化升級計劃。首先,合作打造河西地區國家級智慧教育示范點,同時創建和平、河西、武清三個以革新教學方式、整合現代科技為特色的新型教育實驗區,目標是形成三個市級智慧教育示范點,以及一百個市級智慧教育標桿學校。其次,不斷擴充基礎教育優質課程資源庫,設計制作一系列涉及思想品德、道德修養、勞動實踐、體育鍛煉、藝術熏陶等方面的補充材料。大力普及國家智慧教育平臺,加強“三個課堂”的使用,研發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方法。此外南開中學招生,將舉辦第六屆“教育數字化有力促進教育現代化”改革成果研討會,集中探討“促進教育數字化助力基礎教育品質提升”議題,開展專家演講、實地考察、教學范例剖析,促進教育數字化應用,助力基礎教育品質提升。

三、聚焦常規管理,嚴守基礎教育底線紅線
務必保障中小學環境安穩。推動各區及各校提前開展監測和預警,增強應對突發狀況的水平。組織教育界專門會議,安排了十二項學校安全工作的關鍵事項。要啟動專項聯絡工作模式,迅速實施監督考察活動,各個部門按照“不發通知、不打招呼、不聽匯報、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層、直插現場”的原則,深入到十六個區級教育管理機構進行實地檢查,進行跟蹤管理、核實情況、發布提示、推動問題修正,提升工作效能,堅持原則立場,確保教育領域的平穩運行。
啟動基礎教育“標準治理期”舉措。嚴格遵循《教育部辦公廳關于開展基礎教育“標準治理期”舉措的通知》內容南開中學招生,確定核心工作目標,細化具體執行步驟。依據現實情況,需要召集各相關單位、各區教育主管部門、學校負責人及教學人員開展專門討論,制定“規范管理年”活動的詳細計劃,補充具體的工作方法,合理安排啟動執行,逐步開展自我檢查與修正、統一指導、最終總結匯報等任務。

(荊洪陽 作者系天津市委教育工委常務副書記,市教委主任)
《人民教育》2024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