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5-06-28 07:01:53作者:佚名
2025年,我國普通高校招生錄取工作即將拉開序幕。然而,回顧往昔,一些機構或個人為了追求經濟利益,在志愿填報、招生錄取等重要環節,利用考生及家長迫切的心理,大肆散播虛假信息,制造焦慮情緒,嚴重擾亂了考試招生的正常秩序。為此,教育部聯合相關機構,嚴肅地告誡所有考生及其家長,務必通過正規途徑獲取相關信息,切勿抱有僥幸心理,切勿輕信虛假信息,務必提高警惕,防止上當受騙。
[]
認準官方權威渠道
警惕山寨信息詐騙
近期,諸多社會團體與個人通過互聯網渠道發布了涉及考試與招生的資訊,卻出現了政策闡釋失準、信息內容不實等問題。更有甚者,通過篡改域名中的個別字符(例如將“”改為“”)、模仿官方頁面設計風格等手段,偽造或模仿高校及招生考試機構的官方網站、新媒體賬號,甚至注冊與“陽光志愿XX”“陽光高考XX”等相近名稱的App,捏造并散布虛假信息,誘使考生和家長購買付費服務,嚴重擾亂了考試招生秩序。
教育部與相關部門緊密合作,全力推進“2025高考護航行動”,已經與相關互聯網平臺達成一致,對省級招生考試機構及高校的官方網站、微信公眾號等進行了官方認證,以便考生及家長能夠輕松辨認,獲取準確的招生政策和相關服務信息。同時,考生和家長還可以訪問教育部官方網站,搜索并核實全國高等學校名單,了解本年度具備招生資格的高校的基本信息。
提醒各位考生及其家長注意,在互聯網上搜索高校招生資訊時,務必辨別“官方網站”的標志,小心防范冒充的賬戶或網站所設的欺詐陷阱。
02
理性報考不迷信
切勿輕信高價輔導
近期,部分社會團體與個人紛紛炮制各種噱頭以吸引眼球,同時制造并兜售志愿填報的焦慮情緒。他們通過塑造“專家”“名師”形象、虛構所謂的“內部信息”“內部數據”等手段,誘使考生和家長購買昂貴的志愿填報咨詢服務。
注意:相關部門并未頒發“高考志愿規劃師”這一職業資格證,而所謂的“志愿規劃師”等角色,通常只是臨時招聘的社會人士,他們依據預設的“臺詞”對考生及其家長進行所謂的“輔導”。在高考志愿填報階段,各省級招生考試部門會公布當年的高考成績匯總以及歷年的高校錄取數據,同時,各高校也會公開其招生規定、錄取流程以及歷年的錄取參考資料,這些信息并非所謂的“內部消息”或“內部數據”。在2025年的志愿填報階段,"陽光志愿"信息服務系統以及全國范圍內的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招生考試機構,共同推出了免費的志愿填報輔助服務。他們發布了豐富的志愿填報資料,考生們可以登錄官方網站查閱所需的參考信息。此外,考生還可以通過電話咨詢當地招生考試機構、高校或中學的咨詢電話,或者選擇線上咨詢的方式,來獲取相關的政策和信息。
在此提醒各位考生及其家長,務必識別并選擇正規的信息來源,根據個人實際情況,全面考慮個人志向、興趣和愛好等多重因素,同時關注國家和社會的需求,進行科學的決策,并自主完成志愿填報。
03
了解正規錄取流程
遠離特殊渠道陷阱
在高校招生錄取階段,某些社會團體及個人宣稱與特定領導或招生辦公室有聯系,更有甚者,他們通過偽造文件、冒充高校招生工作人員等手段2024年吉林體育學院錄取分數線(2024各省份錄取分數線及位次排名),謊稱能通過“開后門”“搞特權”的方式,利用“內部名額”“機動名額”“計劃外增招”“降分錄取”等名目進行詐騙活動。
2023年5月,趙某的考試成績與某大學的錄取分數線相差0.5分,因而未能被該校錄取。在此期間,曹某將趙某引薦給了被告人彭某。彭某聲稱自己能夠協助趙某獲取該校的入學名額,并且保證如果無法實現入學,將全額退還所有費用。從2023年5月至7月,彭某以虛構請客送禮、購買入學指標等手段,先后從趙某手中騙取了40600元。
教育部在“三十個不得”招生禁令中明確規定,高校招生規模和計劃不得隨意增加或更改,招生活動必須嚴格按照既定計劃執行,不得無計劃招生或擅自超出計劃規模,更不得違反計劃管理要求隨意調整計劃。同時,省級招生辦公室不得違背投檔程序,也不得在政策規定之外降低錄取標準向高校投放考生檔案。此外,嚴禁在招生過程中違反規定降低錄取標準,拒絕錄取符合條件的學生。
在此特別告知考生及家長,我國高校招生工作嚴格遵守國家招生政策和各校招生簡章,通過計算機遠程網絡進行錄取,并設有嚴謹的操作流程和監管體系。絕無所謂的“內部名額”、通過降低分數進行的“補錄”或“補招”現象。正規招生錄取過程中不會產生任何額外費用。對于任何要求繳納保證金、錄取費或指標費的情況,都應保持警惕,切勿輕信。
04
認清不同教育形式
警惕虛假招生宣傳
近期,部分社會團體及個人有意將普通高等教育與其他教育種類間的界限模糊化,通過自考助學班、網絡教育課程、國際合作辦學等入學通知,欺騙考生及其家長。有些教育機構以普通高等學歷教育為名,實則接納了其他教育模式的學員。此外,一些中介機構和社會人士管理的招生賬戶在通過網絡平臺發布信息時,往往利用“免試入學”、“免費就讀”、“保證就業”等誘人手段進行虛假宣傳,過分渲染就業和升學前景,從而誤導了考生及其家長。
請注意:所有參加普通高等學歷教育招生的學生必須通過高考選拔。然而,所謂的“錄取通知書”并非普通高等學歷教育的正式錄取通知,即便入學,也無法完成普通高等學歷教育新生的學籍電子注冊,更無法獲得普通高等學校的學歷證書。
在此特別提醒考生及其家長,務必仔細區分普通高等教育與其他各類教育模式,挑選出最適合自己的繼續教育途徑。在填報志愿的過程中,必須全面考慮官方志愿填報指導服務以及各高校的官方資料,同時結合個人的職業規劃和興趣愛好等因素進行綜合評估,切勿輕易相信那些吸引眼球的宣傳手段,以免做出不理智的學校選擇。
05
做好個人信息防護
防范志愿篡改風險
高考志愿是高校錄取的關鍵參考。任何惡意篡改行為都將面臨法律的嚴厲懲處。2024年8月,山東某縣一派出所接到張某的報警,他反映自己的高考錄取通知書顯示的高校并非自己填報的志愿。調查發現,這起事件是同班同學李某所為,因矛盾,李某通過微信假冒老師身份,盜取了張某的高考報名賬號和密碼,進而篡改了志愿,導致張某未能被報考的高校錄取。最終,李某因違法行為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警告:擅自篡改高考志愿實質上侵犯了考生的受教育權利。根據司法案例,此類行為可能觸犯計算機信息系統破壞罪、侵犯通信自由罪以及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切勿誤以為“無知者無畏”,也勿以為事后可以用“惡作劇”等借口推脫,任何違法者都將面臨法律的嚴厲懲處。
提醒各位考生及家長朋友們2024年吉林體育學院錄取分數線(2024各省份錄取分數線及位次排名),務必增強警惕,嚴密保存個人身份證信息、考生編號以及志愿填報平臺登錄密碼等重要資料,切勿隨意透露給他人,以免志愿信息遭受他人惡意篡改。
(總臺記者 潘虹旭 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