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5-06-23 09:08:16作者:佚名
近期,從教育部中外合作辦學監管信息平臺2025年2月26日發布的最新審批與復核名單中得知,北京師范大學與香港浸會大學共建的聯合國際學院(簡稱“北師港浸大”或“UIC”)已正式更名為“北師香港浸會大學”。
再也不用擔心名字太長不好記啦!
圖源:教育部中外合作辦學監管工作信息平臺
北師香港浸會大學
北京師范大學與香港浸會大學攜手共建的聯合國際學院,于2005年誕生于廣東省珠海市。這所學院標志著中國內地與香港高等教育合作的新篇章,同時也是我國內地首所新型博雅大學。自2009年起,該學院在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開始了本科生的首次招生工作。2016年,學院獲得了官方批準,正式開啟了研究生教育項目,涵蓋了研究型碩士、授課型碩士以及博士生的招生。
截至2024年5月,北京師范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擁有工商管理學院、人文社科學院、理工科技學院、文化與創意學院、通識教育學院以及研究生院這六大院系,并且開設了眾多招生專業。
院校改名緣由
在初期階段,北京師范大學-香港浸會大學的校名便被網民戲謔地稱為“國內合作辦學中校名最為冗長的學府”。
話雖如此,時隔20年,怎么就要重新改名了呢?
提升品牌辨識度
原校名長度較長,在國際交流與招生推廣過程中,常常導致混淆。為此,我們采用了新校名“北師香港浸會大學”,其英文縮寫為“BNBU”,既簡潔又清晰,完全符合國際高校的命名標準。這個新校名不僅保留了原有的獨特性,而且易于傳播,有助于提高學校在國內外公眾中的知名度和認知度。
與灣區合作辦學高校命名統一
香港多所高等院校在大灣區開展合作辦學項目時,其分校多采用將“香港原校名”與“所在城市名稱”相結合的命名模式,諸如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香港城市大學(東莞)等便是典型例子。
因此,北師港浸大這次更名行動,使得其校名與內地香港合作辦學項目中的其他院校名稱相協調,進一步凸顯了區域特色,這對學校未來的招生及宣傳工作無疑是有益的。
凸顯學校教育理念
北師香港浸會大學的新英文名字確定為——“Hong Kong”。
BNBU 不僅源自英文名字的字母縮寫,而且蘊含著獨特的意義,與學校倡導的“博雅教育”和“全人發展”的宗旨相契合。
“B、N、B、U”分別代表:
(中國式博雅教育的引領者)
Nexus(連結教學、研究、創新的核心樞紐)
(融匯中西2024年北京師范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錄取分數線(2024各省份錄取分數線及位次排名),搭建跨學科、跨文化的橋梁)
(培育具備專業素養和探索精神的國際化人才)
合作辦學為何如此火爆?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科技的飛速發展,使得985和211高校不再是學生和家長選擇本科院校的唯一目標。一些合辦院校,憑借其獨特的教育模式和廣闊的國際視野,正逐漸成為焦點,吸引了眾多學生和家長的關注,并在升學選擇中占據了重要位置。
這些合作辦學的高校普遍實力雄厚,不僅得到了地方政策或政府的大力扶持,還享有眾多優質教育資源的優待。畢竟,一所卓越的大學對于其所在區域在人才培養、科研突破以及新興產業發展等方面,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
全球一流的教育資源與知識共享:參與跨地域聯合辦學的學校不僅能夠獲得頂級學府的師資隊伍和教學手段,而且能夠與國內其他院校的教育資源進行互動學習,致力于實現“東西方交融”的教育理念。
性價比高:避免了出國留學中的諸多非必要開銷,國內即可接受教育;學費通常低于海外高校;此外,就業和實習的機會也更加便捷。
政府扶持與產業融合:一般而言,此類合作辦學項目往往由地方政府牽頭推動。政府不僅會將眾多優質資源向學校傾斜分配,而且在資金及政策層面提供全面的支持。
合作辦學的知名院校有哪些?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
港中深作為合作辦學領域的佼佼者,始終占據著合作辦學類大學排名的首位,在最新的軟科發布的合作辦學類大學排名榜單中,依然穩坐第一的寶座。
圖源:軟科
港中深繼承了香港中文大學的優質師資和高效管理團隊,其教育模式與港中文極為相似。學生學業期滿后,將獲得香港中文大學授予的學位證書,該證書在全球范圍內受到廣泛認可。
以2023屆金融工程碩士畢業生群體為參照,其就業比率高達97.8%,且最高年薪可達到80萬元之巨。面對當前就業市場的復雜多變2024年北京師范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錄取分數線(2024各省份錄取分數線及位次排名),港中深學院的畢業生們憑借其出色的就業表現,有力地彰顯了該校的教育水準及人才培養成效。
港中深學院的學費普遍位于14至28萬元人民幣區間,一般而言,僅需大約30萬元便足以支付碩士階段的所有費用。
申請要求:
語言成績:雅思6.5+
GPA:
985/211或海外知名大學畢業生:均分 80-85+
雙非院校畢業生:均分 85-87+
某些特定專業需提供GRE或GMAT考試成績,具備工作經驗并在申請初期提交申請者將享有優勢,尤其是在商科領域。
香港科技大學(廣州)
港科廣的招生方式與其它高校存在差異,它并未采用常見的按學院劃分的申請體系。
它被定位為“核心節點”,相當于學院的分支機構,包含功能、信息、系統、社會等四個核心節點。在這些核心節點之下,則是“學域”的范疇,這些學域是針對人類社會發展所面臨的挑戰而設立的,主要以理科和工科為主導。
港科廣的學位體系以博士學位為主,輔以極少數的碩士學位,這一配置實際上揭示了該校以科研為核心的教育導向,而且眾多畢業生在完成學業后,往往會選擇攻讀博士學位以進一步拓展學術領域。
港科廣還聯合推出了“紅鳥計劃”,該計劃為期兩年,其中前六個月是學術探索階段,旨在引導學生根據研究課題和個人成長需求挑選感興趣的領域,特別適合那些面臨選擇難題且有意向申請研究型碩士的學生。
申請要求:
語言成績:雅思6.5+(小分 5.5+)
GPA:80-85 分以上
MPhil研究生每月可領取一萬獎學金,而PhD研究生則可領取一萬五。
我國各合辦高校普遍成立時間不長,畢業生之間的團結協作精神尤為突出,眾多學子在職場中奮力開拓,成就了一片新天地。
然而,僅僅依賴與國外合辦的學校并不能保證成功,要想在申請過程中實現超越,必須充分利用中外合作辦學的優勢,同時付出個人努力(如保持高績點、參與科研或實習、備考GRE等),并且巧妙運用選校策略和背景提升,這樣在申請過程中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