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5-10-20 21:08:59作者:佚名
根據《威海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市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實施意見》(威政發〔2018〕11號)的指導,依照《威海市教育局關于推進中小學特色學校建設的意見》(威教基字〔2012〕41號)的規定,威海市教育局啟動了第六批市級特色學校的評定工作,專家評審團在接收學校提交材料、各區市完成初步篩選后,遵循確保水準、保持中立的標準,實地核查了各申報單位在特色教育規劃、執行環節、建設成果等層面的具體情況,最終經過全面考量,選出了威海市經區新都小學、經區長峰小學等十家單位,將其認定為威海市第六批特色學校。
【威海市第六批特色學校】
高區沈陽路小學

學校的特色教育稱作“七彩教育”,旨在促進學生的品德、智慧、體魄、審美及勞動能力得到全面且個性化的提升,秉持“每個人都出色,每個人都能閃光”的校訓,致力于為每位學子創設多元化的成長機遇,構建起“七彩管理體系、七彩德育途徑、七彩課程設置、七彩教師團隊、七彩考核方式、七彩校園氛圍”等多元發展架構。
榮成市好運角中學
學校的獨特之處在于“成功教育”,學校從心理調適特色項目開始威海學校,倡導“認可不同,指導各異的成就”的教育理念,按照“成熟——進步——成就”的步驟,培養“全部都能成才”的學生。
榮成市第十二中學

學校的獨有理念是“仁愛教育”,經由持續多年的“學雷鋒”活動,從雷鋒精神中汲取精華,形成了“以仁愛為本,培育真人”的治學宗旨威海學校,致力于構建崇尚愛心的仁愛校園,培養團結友愛的仁愛學生,塑造知識廣博的仁愛教師,以及樹立胸懷廣闊的仁愛家長。
經區新都小學
學校獨具特色的理念是“福愛教育”,鑒于學生普遍敬仰正義、友善且技藝精湛的葫蘆娃形象,學校著力推廣并發展中華葫蘆文化,從中汲取“福祿”中的“福”字所蘊含的吉祥寓意,以及“懸壺濟世”中的“仁愛”精神,致力于培育富有愛心、善于協作、學識廣博的學生,同時塑造關愛學生、樂于教學、勤奮學習、注重品行的教師隊伍,最終達成關懷所有人、讓每一天都充滿幸福的教學宗旨。
文登區天福山中學

學校的獨特項目“紅專教育”,借助天福山起義的歷史素材,以少年軍校為平臺,營造了“紅色潤心”的校園氛圍,開設了“千枝競秀”的教學內容,構建了“自主合作樂學善思”的課堂模式,健全了“德才兼備”的考核機制。
威海市半月灣小學
該校的顯著項目是武術教學,針對學生群體中外來務工人員后代、漁民后代以及市福利院兒童占絕大多數的現實情況,推行了這一特色教學計劃。借助武術訓練,旨在提升學生的體質水平,培育他們堅韌不拔、奮發向上的精神風貌,并探索出一條將武德與文才相結合的學校文化建設新途徑。
乳山市白沙灘鎮中心學校

這所學校以“納愛教育”為辦學特色,它是在整合區域資源時設立的機構,學生群體中有六成來自外來務工家庭,同時還有不少是留守或者單親的孩子,學校秉持“納愛教育”的宗旨,依照“廣泛接納、博大關愛”的原則,以包容萬象的態度歡迎來自不同地方的孩子們,并且也鼓勵大家接納和肯定自己。
經區長峰小學
學校的獨特理念“本根教育”貝語網校,以探究中華傳統文明為起點,將傳統學術視作啟迪心智的鑰匙,把傳統書法當作錘煉品德的途徑,視足球運動為增強體魄的手段,融入學校名稱,形成了“堅守根本,發揮優勢,追求卓越”的“本根”教育模式。
文登區三里河小學

學校的獨特之處在于“孝行教育”,把培養品德作為切入點,明確了“孝?行”的教育理念。“孝”指的是培養優良品質,“行”指的是鍛煉重要能力。按照“實踐孝道,培養品德,成為棟梁,實現價值”的步驟,造就出“友善、負責、優秀”的孝行小公民。
乳山市實驗初級中學
學校的獨特教育模式“養正教育”,從培養良好習慣和加強家庭引導這兩大關鍵方面著手,總結出“以德育人”的治學宗旨,借助整合學校培養和家庭熏陶兩種方式,塑造出品德高尚、學識淵博的青年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