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5-09-25 17:15:03作者:佚名
2018年全球人工智能產品應用博覽會現場,有位訪客途經主題海報,李響記錄了這一幕。
大學入學時段斯坦福大學公開課,眾多家長注意到,不止一所大學的院系目錄里新增了一個名稱——人工智能學院。人工智能進步神速,前景廣闊,已經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這個新興行業怎樣融入大學教育,既能夠培養出優秀人才,又可以緊密配合產業升級的需要?人工智能學院,會不會成為中國創新進步的又一動力?

人工智能學院如“雨后春筍”
二零一七年九月,中國科學院大學首創人工智能技術學院,緊接著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南開大學、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等十余所高校相繼成立同類院系,人工智能學院迅速成為國內高校普遍關注的熱點,備受矚目。
這背后,反映出國內人工智能行業人手不足的實際情況。有關人士分析,人才短缺的規模達到上百萬。

行業專家指出,人工智能領域的進入條件比較苛刻,所以既懂得研究開發又擁有實際操作經驗的人才會被公司當作重要對象來爭取。現階段,人工智能人才的教育分別分布在大學里的計算機系、軟件系等好幾個學科,這些學生往往缺乏對該專業的全面認識。
到2017年12月為止,全國共有71所大學在人工智能方面設立了86個二級學科或交叉學科,其中一些還未成立人工智能學院的高校,在大數據、計算機等專業培養方向中,也明確包含了“人工智能”這一培養目標。
半月談記者經過整理得知起步網校,各高校人工智能學科在人才培育目標上存在差異。例如中國科學院大學的人工智能技術學科設有模式識別、人工智能基礎、智能人機交互等六個教學部門;南京大學人工智能學科計劃開設“機器學習與數據挖掘”“智能系統與應用”這兩個專業領域。

人工智能是一門融合性的學科,沒有哪所大學能夠包羅所有領域,必須依據自身條件和長處來規劃。杭州電子科技大學人工智能學院黨委書記彭冬亮這樣認為。
現在,國內許多大學正努力把人工智能增設成一級學科。人工智能成為一級學科,能顯著推動高校相關教育資源的集中。浙江大學人工智能研究所的吳飛說,在人工智能高等教育方面,中國與美國幾乎同時開始。如果能有周全的頂層規劃,將有助于中國人工智能教育快速發展。
人工智能學院怎樣保證培養效果?不少被訪學者指出,課程和教材是本科教育的關鍵環節,人工智能領域同樣如此。
當前,人工智能學科的課程規劃依然帶有明顯的美國特色,斯坦福大學等機構已經借助網絡公開課等途徑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課程單元。不僅我們的學生參與學習,教師和企業研發人員也在參與其中。吳飛表示,在發展初期,中國的智能學科課程設置應當以學習國外優秀做法為主,慢慢構建出符合中國國情的改進方案。

據消息,為迅速彌補不足,高等教育出版社組建了新一代人工智能教材工作小組,打算自2019年起逐步推出面向大學本科生及研究生的相關書籍,其內容將包含人工智能的基礎知識以及關鍵的應用范疇。
熱潮中的冷思考
毫無疑問,人工智能已經變成備受關注的人才培養領域,許多教育界人士提出,必須理智分析這股浪潮,大學在決定是否開設相關學科以及成立相關學院或研究中心時,需要經過嚴謹的探討斯坦福大學公開課,尤其要防止形成“壟斷意識”,避免盲目跟風。
吳飛指出,高校雖然具備學科和專業配置的自主性,不過,要是缺少數學、計算機科學等領域的扎實根基,又沒有不同學科間合作交流的良好氛圍,那么人工智能學科的前進就會缺少穩固的根基。

學校設立人工智能學科,關鍵在于人才。我們特意制定了一系列推動學科交叉融合的舉措,為教師實行跨院系任職給予制度性支持,這樣就提高了老師們參與人工智能教學科研的熱情。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副校長尤政表示。
為了增強教師隊伍的建設,眾多大學都將人工智能作為國際人才引進的核心目標,部分院校還決定聘請公司專家進入校園進行教學活動,例如重慶郵電大學的人工智能學院便與科大訊飛合作創辦。
現階段,“中國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國際培養方案”已經實施,未來五年內計劃培養500名教師以及5000名學子。教育部門同時強調,將鼓勵高等院校在“雙一流”工程推進過程中,進一步增加對人工智能相關學科的資金與資源投入。(半月談記者 朱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