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4-06-02 14:59:17作者:佚名
請點擊上方藍色字體“榕城十七街”,再點擊“關注”,即可每天免費收到我們的最新文章。
本公眾號已更名為“蓉城十七街”,蓉城是松江的別稱,更名源于松江區在這次疫情防控阻擊戰中的十七個街鎮,一個都不能少~蓉城十七街將為您帶來上海市松江區十七個街鎮的民情民意和新鮮事英語作文,與其他官方公眾號略有不同~
2022年“強基計劃”招生名單日前出爐,我區松江二中、松江一中共有13名學生榜上有名。松江二中有10名學生,其中3人已取得清華、北大的“入場券”。“強基計劃”實施三年來,在全市招生總數沒有增加的情況下,松江二中錄取的學生數量逐年增加,從2人增加到6人,再到10人。
如何才能行穩致遠、行穩致遠?近年來,松江通過引進外來力量、內來力量,形成教育合力,初步探索出一條適合本區實際的創新人才培養之路。
建立一條龍培訓機制
教育發展,首當其沖的就是“活”字。早在“強基計劃”啟動前,松江區教育局就于2018年啟動了創新人才培養“高峰計劃”松江二中自主招生,并確定了松江二中、民樂學校、上師大外國語小學等12所中小學為“高峰計劃”分層指導項目首批培育基地。通過建立小學、初中、高中三級分層指導梯隊,明確了小學注重激發興趣、拓展思維、初中強化普及、高中注重個別指導的一條龍人才培養思路。
松江二中黨委書記、校長余金飛介紹,近年來,學校牽頭啟動“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一體化培養”項目,以基礎學科為重點,先行試點數學、化學、生物等學科,與復旦大學、華東師范大學等高校優質資源合作,從學生的學科興趣、基礎素養、專業興趣、創新意識、學習能力等出發,深入探索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逐步形成了一體化培養的有效機制。
考入清華大學生物科學強基班的松江二中學生張旺益自幼對醫學和生命科學感興趣,利用初中至高中之間的暑假自學高中生物課本,并考入松江二中生物競賽基地班。張旺益說,在生物基地班的學習,讓他養成了查閱專業課本、閱讀學術論文的習慣,大大提高了自主學習能力,激發了他探索生命奧秘的熱情。
去年12月,松江區成立了以松江二中、上海外國語大學云間中學、松江一中三所市級實驗示范性高中為龍頭的基礎教育集團。至此,全區53所義務教育學校已全部組建14個教育集團。各教育集團力求打破校際壁壘,尊重和維護成員學校的辦學特色,相互融合學習、優勢互補,形成了具有松江特色的立體化、緊密型的集團化辦學格局。
“隨著基礎教育集團運營的不斷深入,培養創新人才的接力棒的交接會更加順暢、緊密。”余金飛說,未來,松江二中作為集團學校的龍頭,將進一步完善師資合理垂直流動,推動高中優質資源向下輻射,發揮引領帶動作用。
搭建個性化成長平臺
個性化成長需要什么平臺,我們就搭建什么平臺。在松江二中,研究性學習從一條魚到一條智能生產線,教師帶領學生多角度、全方位地探索研究領域,取得了顯著成果。以“松江四鰓鱸項目學習”為例,學校邀請復旦大學王錦秋教授來校講學、實地考察,邀請華東師范大學教授做課程開發、項目學習活動設計專題報告。30余名學科教師積極參與學習項目開發,設計了近20個學習案例,經過專家指導和修改完善,最終形成了14個跨學科項目學習案例,涉及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生物、歷史等11個學科。
項目式學習就像一把金鑰匙,為學生打開了成長之門。松江二中高三5班張萬清同學考入南開大學強基計劃生物科學專業。今年疫情期間,她和同學李琳達合作完成的生物科研項目在上海市科技創新大賽中獲獎。“項目式學習探索的領域很廣闊,過程漫長而富有挑戰性,但挑戰中也充滿樂趣。”張萬清說,探索過程中養成的跨學科、多領域的學習和思維習慣讓她受益匪淺。
同樣,在松江一中,學科拓展、傳統文化、科學創意素養、生活技能、藝術體育素養、跨學科學習五大類校本課程也相對成熟。2021學年,學校推出60余門校本課程,經過學生自主選擇,最終有40門課程正式落地。今年暑假,明日工程師培養計劃、啟思科技創新、準科學家培養計劃、創新素養培養課程等項目正按計劃推進。“既有既有立項項目,也有自研項目,擇優錄取后,學校有專項資金支持,還有專門的團隊進行技術指導。”松江一中首席科技輔導員朱濤介紹,目前學生們正在為論文開題做準備,按照計劃,開學后會組織開題答辯。
“對學生來說,歷練和成長的平臺不僅是學校內部的科技社團,還包括華東師范大學、東華大學、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等各大合作高校,以及重大活動組委會的相關指導團隊。”在松江一中課程教學中心副主任楊健看來,項目式學習的過程,就是一個創新思維交鋒的過程,不同的老師、專家會提出不同的指導意見,需要學生自主篩選、融合,形成理想的解決方案。
激活區域教育資源
“積極盤活區域教育資源,用好用好,助力創新人才培養。”區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松江擁有多所優質高校,以及辰山植物園、佘山天文臺等科研機構和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大量高新技術企業,這些都成為助力松江教育“夯基礎、筑高原、攀高峰”的重要資源。
松江二中副校長余方曦介紹,近年來,為對接強基計劃松江二中自主招生,選拔培養愿意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的未來人才,學校與復旦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合作,開展數學、化學、生物等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早期培養探索,并與上海交通大學、東華大學、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南院區、上海對外經貿大學、上海工程技術大學、長三角G60科創走廊高新技術企業等開展跨學科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迄今已有300余名學生在雙導師指導下進入高新技術企業和高校開展項目研究學習。
“雖然合作機制、研究方向不同,但都是校內校外相結合,學習空間和資源大大拓展。”余方曦說,這樣的探索,不僅解決了學生項目學習所需的儀器設備、專業指導等問題,還圍繞項目將高校和中學有機聯系起來,讓學生視野更開闊、學習更深,多方面能力得到提升,更好地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不少學生把項目研究方向作為高考填報方向或專業,教師也通過指導拓展了知識面,實現了自身的專業發展。
(正文完)
榕城十七街旗下其他媒體(歡迎訂閱):
榕城十七街34個官方及非官方團體拓撲圖
想加入以上34個群的讀者,可以掃描下方“小秘書”微信二維碼。
或者直接在公眾號回復“魏晨”,自動獲取魏晨微信號,添加魏晨微信號,讓魏晨拉你進你的街道群,目前我們每個街道、每個鄉鎮都有1-2個街道群!
“榮成十七街”微信公眾號近期精選文章:
計劃
==========================
本公眾號已更名為“蓉城十七街”,蓉城是松江的別稱,改名的原因在于,在這次疫情防控阻擊戰中,松江區有17個街鎮,一個(鴿子)都不能少!蓉城十七街每天都會為大家帶來上海市松江區17個街鎮的民情民意和新鮮事,和其他官方公眾號每天都有點不一樣~
關閉
筆記
我
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