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4-11-09 15:04:07作者:佚名
“哇,有5米多了!”在上海精孝學校的攀巖班上,一班女生黃志偉一口氣攀爬到了5米多的高度。從巖壁上下來后,小女孩對自己的表現非常滿意,朋友們開心地為她鼓掌。誰能想到,她至今只經歷過3次攀巖。
位于市中心的上外靜安外國語小學,每個學生的平均活動面積只有1.4平方米。在這個狹小的空間里,學校開動腦筋“開天辟地”,玩出動感體育的新花樣。
【開辟兩層,設計攀巖墻】
學校對面的靜安青少年探索營二樓運動館,特意打通了二樓和三樓之間的隔斷,并利用這個空間設計了近8米高的攀巖墻。攀巖墻根據不同難度等級設有3條軌道。攀巖班已成為上外經曉小學的網紅班。
穿上較小尺碼的專業攀巖鞋,一年級的學生們在攀巖專家的帶領下開始了攀巖體驗。一年級(1)班分為兩組。一組向老師學習攀巖安全帶,另一組向老師學習打繩結。 “攀巖的第一步就是系好安全帶,這不僅是為了自身的安全,也是攀巖中最關鍵的一步!”攀巖老師叮囑孩子們理順安全帶,分清上下左右,根據腰圍安全存放。皮帶的松緊度應扣回。不能太松靜安外國語小學,也不能太緊貝語網校,以能塞進手掌而不能抽出拳頭為宜。老師一一檢查安全帶,孩子們開始攀爬。
“攀爬時手形非常重要,有抓、挑、握、抱等多種手形。”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看到,有的孩子一開始還有些害怕,爬到一半就“上不來,下不來”。 ,不得不被教練攙著下去,但第二次他們就敢自己爬了。其他人明顯有些疲憊,但咬緊牙關堅持爬到目標高度。無論成功還是失敗,觀看的朋友們都為他們加油。
另一組孩子跟著老師“變魔術”。一年級課程的主題是學習打結。從單八字結到雙八字結,從兔耳結、蝴蝶結到布林線結……各種各樣的結都有。短短幾秒鐘,老師就一個一個地打出了花哨的結。它們不僅簡單易學,而且越來越嚴格。 “學習戶外生存技能,不僅可以在登山時使用,在戶外也可以使用。打結也考驗你的邏輯思維能力。”
【孩子的夢想成真】
事實上,學校的攀巖課起源于一名學生的建議。 2018年底,學校向每位學生發放課程調查問卷時,發現一名二年級學生提出靜安外國語小學,學校里大哥哥大姐姐很多,但校園操場不夠大。運動方向能否向上,電視節目把攀巖放到學校?周云艷校長不僅傾聽孩子們的心聲,還與上海市登山戶外運動協會合作,將攀巖課程帶到學校。大到帳篷,小到繩子,攀巖課利用校園環境營造場景,采用實物教學。學生還可以在上課的同時進行動手實踐。
“攀巖被譽為‘搖滾芭蕾’,是一項針對小學生的全新校園運動,可以優化學生的身體素質,包括力量、速度、耐力、靈活性等。”現任校長周云燕表示,將在二、三年級學生中推行熱門攀巖班,并在四、五年級學生中選拔優秀攀巖苗子,組建攀巖校隊。孩子們最初是抱著“玩”的心態被攀巖所吸引的。漸漸地,他們在攀登巖壁的過程中收獲了很多。
【畢業體驗再上新臺階】
當五年級學生畢業時,學校在畢業課程中增加了一項特殊的體驗:每個五年級學生都攀登頂峰并獲得一枚獎牌,這意味著他們在未來的人生中將永遠攀登高峰。 “他們不僅學會使用繩子和鉤子,在探索和實驗的過程中,孩子們得到了身體的鍛煉,開闊了視野,磨煉了意志,感受到了積極向上的體育精神,最終形成了對自我生命的認識和不斷的超越與挑戰。的自我目標。”
中心地區的學校不斷開發新的空間,豐富體育活動。學校還開設空手道、高爾夫、足球、定向賽、游泳等體育課程,是每個在校孩子五年小學生活中必體驗的體育課程。學校還“大膽”允許孩子們走出校門,進入區內多個體育教育資源場館,為孩子們創造豐富的體育資源。學校對面的靜安雕塑公園已成為少兒定向課程的固定場地;每周二下午是學校的“快樂活動日”。針對校園空間狹小的客觀困難,學校積極開發場地資源,安排二、三年級學生前往。靜安少年體校在專業場地進行運動,在專業教練的指導下開展籃球、排球等活動。學生和家長紛紛表示:“我們不再害怕霧霾了,我們可以每天鍛煉身體,讓鍛煉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去年,學校被中國登山協會評為“全國攀巖特色學校”。它用豐富多彩的運動,給狹小的空間里的孩子們帶來陽光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