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4-12-08 11:16:55作者:佚名
我們曾經攜手面對初升的朝陽
沿著充滿晨光的林蔭大道前行
他的臉上寫滿了憧憬和對美好未來的向往。
我們曾經在夕陽下奔跑
肆意地展現出無盡的青春與活力
那時我們只是同學,正值青春年華。
▲ 2016年高考當天,大王中學的考生走進考場。王振宇 攝
一把叉子,無數的距離
我們分散在世界各地
閑暇之余,我打開了珍藏多年的畢業照。
看著熟悉的笑臉
仿佛就在昨天,卻又仿佛是上輩子的事
▲1983年大王中學二(三)年級畢業班師生合影
歲月如歌,高低模糊,喧鬧而又清脆。校園生活的純真和美好,就像生命的年輪一樣深深地銘刻在人們的記憶中,永遠不會消失。
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校園記憶,我們很難從簡單的言語描述中體會到別人的快樂。但在大王,有一個很多人共同的母?!笸踔袑W。這所歷經變遷、數次更名、最終合并在一起的學校,承載著無數大旺人共同的美好回憶。
自1964年大旺第一中學成立以來
距離那時已經過去了54年
無數優秀學子從這里開始
奔向各自的詩和遠方
但無論你身在何處
他們都對這所培養自己的學校還是有感情的
深刻的記憶
今天,您不妨花點時間
和小編一起回到母??纯窗?/p>
我們來聊聊母校的往事
國營農場時期
▲農業中學舊貌
1964年,大王農場建立農業中學,是一所自費公費農業學校,是大王中學的前身。在校學生一半時間在教室學習,另一半時間則需要參加現場勞動。正是在這座矮小而古老的校舍里,培養了第一批大王自己的中學生。
▲大良港初級中學
1969年8月,宜村、大良港、七村、八村、羅湖、古塘六個經營區在大良港(原農業中學校址)聯合創辦大良港初級中學;興隆、正隆、頁巖作業區在興隆長路村聯合成立興隆初級中學。到1970年,大良港初中更名為大王一中,開辦高中班。
華僑農場時期
1975年5月,大王場部小學校址遷至鳥蛋崗。 9月,“岱毛”開設初中班,后稱“廠步中學”。校址至今仍在使用,也就是今天的高新區中心小學所在地。
▲場埠中學食堂
1980年,大王一中高中班轉入廠步中學。隨著農場性質的變化,場步中學也更名為廣東省大王華僑農場中學。大王一中保留初中,校名恢復為大良港初級學校。中學。
▲廣東省大旺華僑農場中學
1982年,廣東省大王華僑農場中學、小學成立。分立后,小學更名為廣東大王華僑農場中心小學,中學更名為大王中學。今年,大王華僑農場共有三所中學,分別是大王中學、大良港初級中學、興隆初級中學。
▲1984年大良港初中三年級師生合影(一)
1988年9月,大良港初級中學遷至五馬港,更名為五馬港初級中學。
1992年四會大旺中學網校頭條,設立大王綜合經濟開發區,但保留大王華僑農場的品牌。次年,撤銷烏馬崗初級中學,成立“肇慶大王綜合經濟開發區職業高中”。同年,大王中學高中部停辦。
▲大王職業高級中學
我們大王中學
1998年,原大王中學、興隆初級中學、肇慶大王綜合經濟開發區職業高中合并組建大王完全中學,恢復普通高中教育。新組建的大王完全中學位于現大王中學。初中。
今年,肇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在三榕港設立。
▲1997年11月,大王中學新址奠基儀式舉行
▲1998年8月30日,大王中學教學樓落成慶典暨啟用儀式舉行
▲大王中學2005級高二班師生合影
▲大王中學2017級初二班師生合影
大王中學高中部
2011年9月9日,為進一步提高教育水平,滿足我區日益增長的學歷需求,按照廣東省國家示范性高中標準建設的大王中學高中部分竣工到大王完全中學。與此同時,大王中學與廣東肇慶中學聯合創辦的廣東肇慶中學大王實驗學校也正式掛牌成立。
▲大王中學高中部
如今的大王中學無論是師資力量還是硬件設施都比以前有了很大的進步。無論是中考成績還是高考成績四會大旺中學,每年都上一個臺階,不斷取得新的突破。 2018年,大王中學共有607名學生參加高考,其中307名學生通過本科及以上學歷。本科錄取率為52.68%,位居全市第二。
我們的母校越來越好
也希望在大王中學讀書的同學們
能夠更加努力的學習
以更好的成績走出母校大門
邁向更廣闊的未來
如果有一天我們能聚在一起
一定要說:“校友您好!”彼此親切!
來源 |肇慶高新技術發布集成|招芳網絡木笑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