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4-11-23 16:19:11作者:佚名
他們來自歷史,
我們在故事中相遇,
理想信念高于天,
紅色精神閃耀未來。
講述人:楊文
·點擊收聽·
黃旭華是我國核潛艇工業的開拓者和奠基人。 1926年3月12日出生于廣東省汕尾市洪灣區田前鎮的一個鄉村醫生之家。 1938年,他和大哥到廣東揭西山區的育懷中學讀書。 1944年,黃旭華多次移居重慶,進入國民政府為流亡學生開辦的大學特別預科班學習。后來被推薦到中央大學航空系,又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國立交通大學(今上海交通大學)。畢業后聿懷中學,黃旭華一直致力于造船、核潛艇研究等工作。
20世紀50年代,當中國人民剛剛從戰爭硝煙中站起來時,堅信落后就會挨打的新中國領導人,說出了一句令人震驚的名言:“十千年造核潛艇!”
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黃旭華和一批來自北京、上海、大連等地的技術人員毅然放棄優越的城市生活,聚集在寄托理想的荒涼半島。
在這個領域,當時我國沒有什么從國外回來的人才,都是“鄉巴佬”。同時,他們對這方面的了解卻很少。黃旭華后來回憶,“我們對核潛艇一無所知,沒有人見過,學校也沒有這門課?!绷硗?,在國外嚴格的技術封鎖下,研制者沒有任何關于核潛艇的技術參考。沒有資料,也沒有外國專家指導,一切都得從頭開始。
當時,開發商首先從調查研究入手,動員所有相關人員從報刊雜志上查找資料留學之路,然后通過研究整合形成一個粗略的印象。但能查到的信息要么零散,要么真假難辨。
當時正好有兩個人,一個來自美國,一個來自中國香港,帶回了兩個華盛頓號核導彈潛艇的兒童玩具模型。玩具非常逼真,板子可以打開,打開后里面裝滿了密密麻麻的裝備。大家高興極了,將兩個模型反復拆裝,后來發現這兩個模型的具體情況與根據收集到的數據整理出來的美國核潛艇的具體情況大體相同。這樣一來,大家就有了信心。
1970年12月26日,我國第一艘自主研制的核潛艇成功下水,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
1974年8月1日,我國第一艘核潛艇被命名為“長征一號”,正式編入海軍作戰序列。
由于需要保密,黃旭華保持匿名,向國家宣誓三十年。 30年來,他的父母和八個兄弟姐妹都不知道他在做什么。父親去世前,他沒能見到他最后一面。
面對家人的誤解,黃旭華淚流滿面,但從未動搖。他說:“我對國家的忠誠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孝順!”
幾十年來,妻子李詩英承擔起了家庭的全部重擔,默默地為黃旭華提供了最大的支持。黃旭華經常道歉,也總是盡力彌補。每次出差回家,黃旭華總是想著給妻子買點東西。他不知道該買什么,所以他就跟著別人。有一次我看到別人買一塊印花布,我也買了一件。當我回到家時,我發現我的妻子已經有了一件用這種面料制成的衣服。李詩英打趣道:“你的項目數據你可以背下來,但你不記得我在你面前穿了幾年的印花布衣服?!?/p>
就這樣,黃旭華將一生奉獻給了我國核潛艇事業的開拓和發展,為我國?;穗姀臒o到有的歷史性跨越做出了突出貢獻。
“干驚天動地的事,隱姓埋名名人”,真正成為黃旭華一生的寫照。
思考問題
同學們聿懷中學,黃旭華爺爺能記住工程數據,但他不記得妻子穿了幾年的一件衣服的顏色。這是為什么呢?
歡迎同學們將自己的想法和想法發送到郵箱,我們等待您的意見。
講述人:楊文
深圳市朗誦藝術家協會會員、夏青杯朗誦比賽深圳市區評委、深圳廣播電視集團音頻(飛揚971)副主任、節目主持人,曾榮獲國家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文明建設和廣東省新聞獎等,自編自導《深圳讀書月》和《經典詩詞朗誦會》。
活動創建者
總策劃:杭元祥、范衛平
策劃:王麗英、王秋
協調員:胡銀芳、裴華
撰文:集體
制片人:郝偉群、錢宇、毛蓉蓉
音頻后期制作:天師洪波嚴巧峰
綜合媒體:百鋼宏博耒陽
馬鵬、宋陽、高雷、朱偉雄
平面設計:郝毅
微信制作:雨墨
中國宋慶齡基金會、中國廣播電視聯合會
中國有聲讀書聯合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