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5-10-12 11:12:09作者:佚名
全文3264字,圖片8張,預計閱讀時間10分鐘。
這位身形高挑、面容和善的政壇人物,過去曾寄托著無數美國民眾的革新期望。
他以“期望”為引領,以“革新”為號召,成為美國歷史上首位非裔黑人領袖奧巴馬最經典的7篇演講,并且于就任僅九個月就榮獲諾貝爾和平獎。
很多人盼望他能修復美國社會的分歧貝語網校,帶領美國實現新的聯合。可是,在2017年他卸任總統職位后,留下的美國卻比2008年更加四分五裂、矛盾重重。
兩派斗爭激化到數十年來的最高點,族群矛盾在街頭沖突中不斷激化,一些社會活動與"非裔生命同樣重要"等抗議風潮傳遍各地,立法機構陷入停滯狀態,網絡平臺變成政治攻擊的場所。
他聲稱要成為能夠跨越黨派界限的“橋梁”,但歷史最終揭示,他是導致美國社會更加分裂的重要根源。
疑問出現了:那位以高尚品格和文雅表達聞名的領導人——貝拉克·侯賽因·奧巴馬,究竟怎樣在眾多贊譽之中,種下了社會分化的因由?
天選政治明星
1960年美國夏威夷,一個18歲的白人女孩安·鄧納姆,遇見了來自肯尼亞的黑人留學生巴拉克·侯賽因·奧巴馬。
兩人互相吸引并迅速墜入愛河,于次年生下一名男嬰。
這個年輕的家庭不曾料到,他們兩人的結合無意中為那個孩子帶來了獨特的政治資本,使他從普通工薪階層的孩子,逐漸成長為美國最高權位的掌握者。

有色人種結合的益處,在美國政界注重“身份正確”的情況下顯而易見。還有個細節值得關注,奧巴馬父親名字中的“侯賽因”三個字,這在伊斯蘭世界是一個極為普遍的家族稱謂。
他兩歲那年,父母便決定分開生活,此后他便隨母親和外婆一起長大,一直信奉基督教,這種天生的身份背景,無形中成了他的政治資本,也算作父親留給他的寶貴遺產。
奧巴馬的母親則更為典型,她是一位融合了英格蘭、德意志、愛爾蘭血統的美國白人女性,這一點頗為出人意料,因為德裔和愛爾蘭裔在美國總人口中占比最大,實際上超過了英格蘭裔的分布比例。
坐擁這三大血統背景,無疑是奧巴馬從政道路上的重要加分項。
奧巴馬之所以能在美國政壇取得矚目成就,與其個人的不懈奮斗密不可分,同時,也得益于上天的眷顧。
他自小就展現出卓越的學業能力,憑借“頂尖水平”的優異表現成功獲得了哈佛大學法學博士學位,之后又于芝加哥大學執教了整整12個年頭。這種從平凡走向卓越的奮斗經歷,難道不正是無數人夢寐以求的“美國夢”的生動寫照嗎?
奧巴馬家族血統根基深厚,個人奮斗歷程極富感染力,而且律師職業出身的美國總統已有二十五位,他若不投身政治,實在是可惜至極,足以讓希拉里羨慕得直跺腳。
早在完成大學學業之后,奧巴馬便投身于民主黨在社區層面的服務活動,這標志著他政治生涯的開端,而一個關鍵的轉折,則發生在進入哈佛大學法學院之后,他成為了《哈佛法律評論》的首位黑人主席。
在此處,奧巴馬初次顯露其卓越的溝通技巧和治國方略,這段往事鑄就了他對體制變革的執著理念,即精英階層的理性協商與程序正當性有助于促進社會前行。
2004年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期間,奧巴馬做了題為《無畏的希望》的講話。
他充滿激情的宣示:
沒有所謂的自由派美國和保守派美國,只有一個美利堅合眾國;這里沒有黑人的美國、白人的美國、拉美裔的美國或亞裔的美國,只有一個美利堅合眾國。

這場講話使默默無聞的奧巴馬聲名大噪,這句體現包容理念的聲明,既為他后來的政治道路確立了方向,也預示了理想與實際之間會存在巨大差距。
背叛理想
2008年11月4日。
芝加哥格蘭特公園的迷人夜晚,各色人種的人們感動落淚,"我們一定能行"的呼聲響徹云霄。奧巴馬以絕對優勢贏得大選,成為美國首位黑人領導人。
當前美國,正遭遇伊拉克戰事困境與經濟危機沖擊,前任小布什總統政府須承擔相應責任,所以共和黨在選舉中失利是情理之中的事。全國及全球的關注點,都集中在了即將接替的奧巴馬身上。
那么,奧巴馬將如何帶領美國走出困境呢?
新任期內,奧巴馬馬上開始實施他在競選期間承諾的關鍵舉措——《患者權益保障與合理醫療費用法案》,也就是大家常說的“奧巴馬醫改”。然而,鮮有人預見到,這項法案揭開了兩黨對立的序幕。
最初,奧巴馬當局為博取共和黨方面好感,曾數次大幅度調整政策,比如撤回“公共選擇”方案等。但共和黨方面最終拒絕合作,完全不給任何余地。
民主黨見此情形很是惱火,于是干脆利用預算和解程序強行通過。
簡單總結就是——你共和黨不想體面,我民主黨就幫你體面。
看到奧巴馬言行不一,競選時承諾要“超越黨派”,但在實際執政中卻連最基本的程序公正都不顧了,右翼保守派迅速被激怒。茶黨運動乘勢在全國范圍內迅速發展,把矛頭對準奧巴馬政府,指責其權力過度集中,把反對醫改當作強化群體認同的象征。

皮尤研究中心的調查結果揭示,在醫療改革實施之后,民主黨和共和黨成員對于該法案的評價分歧高達六十三個百分點,這一現象在當時被視為美國政治領域中最為顯著的兩極分化現象之一。
醫療改革引發的沖突尚未平息,奧巴馬的經濟振興計劃反而加劇了社會階層間的矛盾。
應對金融動蕩的影響,奧巴馬推出了總額達七千八百七十億美元的《美國復蘇與再投資法案》,該法案的近期目的在于增加工作機會,推動經濟重新振興。
因此,這些好處并沒有惠及傳統工業的衰退區域,也沒有給予低收入群體,反而使金融街的資本巨頭和民主黨的科技核心迅速恢復元氣,導致美國社會貧富差距進一步擴大。
需要了解的是,奧巴馬贏得選舉時,像賓夕法尼亞州、威斯康星州、俄亥俄州這些過去由共和黨把持的州,后來卻變成了民主黨的擁躉。
那些銹跡斑斑地帶的居民,注意到了奧巴馬普通工薪家庭的背景,接受了其反復提及的“變革”。
在那個時期,美國正處在產業資本主義階段,那些“紅脖子”實際上是中產階級家庭的人。他們渴望重拾那個,只要家里有一個成員在工廠上班,就能開汽車、住進別墅的優越歲月。
這些人當中,有許多如今擁有了家喻戶曉的稱號——MAGA,但那些都是后來的事情了。
對于這一點,美國社會學家羅伯特·帕特南在其著作《我們的孩子:危機中的美國夢》中明確表示,奧巴馬執政時期是美國社會階層壁壘日益加深的轉折點,各階層之間的“理想距離”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黑白混血的雙刃劍
如果要說在美國的兩黨政治環境中,幾乎沒有任何一位總統的執政政策能獲得所有人的贊同,這尚可理解,那么身為有色人種血統的奧巴馬,在民族事務的處理上,是否真的贏得了廣泛的認同呢?
答案依舊是否定的。

奧巴馬是第一位黑人總統,本應被視為消除種族分歧的典范,但在他執政期間,種族問題卻以更為錯綜和激烈的狀況顯現,而他個人的立場明顯偏袒黑人群體。
2009年,哈佛大學黑人學者亨利·路易斯·蓋茨,于自家門口遭到白人警官拘捕。奧巴馬得知該事件后,在尚未掌握事件具體情況時,便公開評論稱“警方處置方式欠妥”。
這一番言論,馬上使他卷入了“種族爭議事件”,奧巴馬只好舉辦所謂的“啤酒聚會”來減輕后果。
巧合的是。2012年,邁阿密的一位黑人青少年——特雷沃恩·馬丁,遭白人協警齊默爾曼射殺,緣由僅僅是——齊默爾曼覺得馬丁的某些舉動值得懷疑,雙方因此發生了口角!
最后法院判處齊默爾曼無罪釋放。
奧巴馬針對此案表明立場時,用自己非裔的背景作類比,聲稱“馬丁或許就是三十五年前的自己”。這種說法致使眾多白人覺得,總統意在扶持黑人,刻意激化族群矛盾。
蓋洛普調查表明,奧巴馬擔任總統的后期階段,認為美國民族關聯狀況“極差”的受訪者占比急劇增長到42%,這個數字遠遠超過了他剛上任時的22%。
這表明,美國的種族矛盾,并非只要一個有色人種出身的領導人當選總統就能輕易化解,就連奧巴馬本人也坦言——他當選本身并不能使美國邁入種族平等的新紀元。
結語
這位累積了眾多優勢的美國總統,在政治層面,在經濟領域,以及涉及種族的問題上,都沒有達到先前公眾對他的期待,未能促成美國社會的統一,反而使得矛盾和分歧更加嚴重。
皮尤研究中心調查顯示,支持一方的人員對于反對一方的看法,在他掌權之初不足百分之二十,到其卸任時已接近百分之六十,社交平臺上涉及政治議題的極度消極情緒,數量增加了百分之七十八。
部分人指責奧巴馬過于偏重上層社會言論,沒有切實體察普通白人的經濟困擾,認為其身份政治手段在拉攏少數群體時,卻讓傳統勞動者階層感到了被忽視。

二零一六年,即將離任的奧巴馬,在白宮舉辦了他執政生涯的最終記者招待會。聚會之中,這位備受贊譽的領導人,依然展現其詼諧特質,借機戲謔一位雖被邀請卻未到場的共和黨人士
他沒來,或許是與俄羅斯領導人普京一同用餐,又或許在著手籌備把白宮改造成他的私人高級住所。
全場哄堂大笑。
未曾想到奧巴馬,他拿某位候選人開玩笑,數月后此人擊敗呼聲更勝的民主黨對手希拉里,最終當選為他的繼任者。
沒錯奧巴馬最經典的7篇演講,那位共和黨人正是——唐納德·特朗普。
參考資料:
美國發起的“占據華爾街”運動,揭示了國內深層次的社會矛盾,張紅對此進行了分析,并撰寫了相關文獻,文件名為《美國“占領華爾街”活動揭示國內深層次的社會矛盾_張紅.pdf》
美國“救市計劃”成效幾何__肖煉.pdf
美國黨派斗爭視角下的《平價醫療法案》_徐貝.pdf
奧巴馬執政期間美國政治分歧的深化趨勢及其對華關系的作用_劉子薇.pdf
奧巴馬的演講藝術——周光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