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4-05-31 10:14:44作者:佚名
潘其婷
起源
我與交大的緣分,是從去年四月的一次閑聊開始的,想想人生中的際遇,常常覺得冥冥之中自有緣分。
那是一個初春的傍晚,回家的路上,我和丈夫聊天。雖然我主管一個部門,但一開始感覺工作并不順利,能過得去,但心里總有一個聲音告訴我要尋求改變。我一直是個不甘于現狀的人,說得好聽點,就是喜歡搗亂,說得難聽點,就是努力工作,不能休息。
于是我跟老公開玩笑說,我應該去上學,比如讀個 MBA。我老公當時甚至半抱怨地跟我說:你十幾年沒考過一次了,別湊數當分母了。再說了,你這個年紀讀書還有什么意義?還不如呆在現在的行業,慢慢在行業里崛起。
但王老師的話卻讓我下定了決心要考MBA。上海招收MBA的學校很多,我想既然要花時間和金錢,就去最好的學校,于是就把目光鎖定在了交大和復旦,參加了兩所學校的多次研討班和大師講座。
作為文科生,我的第一志愿是復旦,第一批C線就被復旦和交大錄取。至今,我依然感謝面試時溫和有禮的復旦老師們對我的鼓勵和肯定。復旦和交大都是很好的大學。只是經過艱難的抉擇,我覺得交大的務實作風、課程設置和精彩的校友聚會更適合我。最終,我決定以交大安泰作為我的最終目標。
直到現在,我還記得安泰招聘會嘉賓劉瑤分享的同學間的各種互助交流,以及交大帶給她的成長經歷,還有這句至今改變我思維的話:和優秀的人一起走,才能看第一排的風景!交大安泰就是這樣一個平臺,讓你可以和無數優秀甚至出類拔萃的人一起走。
說完我和交大的緣分,我再說一下準備面試的一些經驗。
面試準備
我沒有報什么面試培訓班,只是參考了網上前輩的面試經驗,做了一個總結。
首先你需要對自己的定位和未來規劃有非常清晰的認識。這個認識的過程從你填寫在線申請表的時候就開始了。在交大安泰MBA在線申請過程中,你會被不斷引導去思考一系列問題:你能做什么?你想做什么?你為什么想讀MBA?它能匹配你的人生規劃嗎?
安泰招生辦很負責任,學校希望你在入學前理清思路,而不是一時沖動就報個班拿個文憑。畢竟,對自己有一個清晰的認識,才是優秀的開始。你的人生目標是什么,你想做什么?這不僅是面試準備時需要考慮的問題,也是一生都要考慮的問題。如果你把這個問題想清楚了,你基本上就會有一條填寫網申內容的主線。推薦人的選擇、工作重點的描述、讀MBA的目的都可以圍繞這條主線展開。這樣,你的簡歷就呈現出非常立體、生動的形象了。
另外,無論是求職面試還是MBA面試,都需要你在有限的時間內凸顯自己的特點和差異化優勢。每次面試只有20分鐘,不可能很全面,所以針對性和差異化很重要。我當時提到的一點,是關于我未來十年的規劃。我希望十年內實現財務自由,不再是為了生存,而是為了生命的意義,做一些對社會、對他人有益的事情。當時有位老師對這個很感興趣,仔細地問我對財務自由的定義,什么才是對社會、對他人有益的,并給了我一些很好的建議。作為面試,能夠引起興趣是加深印象的第一步,尤其是在試鏡階段。
在小組面試中,配合很重要。我們小組一共8個人,其中6位同學參加過不同培訓機構的專業培訓。當時大家比較擔心的是各個機構的打斗方式不一樣,當然更擔心我和另一位沒有準備就參加考試的同學不按規矩出牌,擾亂局面。所以在開始前大家就達成了默契,小組面試的時候可以提出異議,但一定不能破壞舞臺,給每位同學充分展示的機會。其實最后小組的配合還是很好的。雖然奧迪這個話題對我來說有些陌生,因為一開始都在做筆記,時不時地整理總結,所以大家就推薦我做個總結發言。另一位合格的同學發言不多,但小組面試的時候查缺補漏的工作他都做了。所以說到底還是要了解自己,配合團隊。 你不必急于發言,但要充分利用機會突出自己的特點。
英語面試時間很短recruit是什么意思,所以還是需要平時多練習口語,沒有什么技巧。
感謝交大,整個面試準備和實際練習的過程讓我更加明確了未來十年的方向,也認識了不同領域的優秀同學,這些讓我受益終生。
考試準備
我開始備考比較晚,基本上到8月中旬才開始備考。由于時間緊迫,我從一開始就決定只能等孩子睡著了再學習,不能去報培訓班,所以時間和戰術規劃就顯得尤為重要,需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計劃:
英語方面,在外企工作更需要技術上的訓練,只要每天安排時間認真看一兩篇閱讀理解文章,考前一個半月選幾類作文進行深度解讀,背一些常用句型,如果分數要求不是特別高的話問題不大。
至于寫作,我平時比較喜歡閱讀,敘事也沒有問題,但是文章的結構和思路有一定的規律,這也需要有針對性的訓練和準備。
邏輯。去年考上北大MBA的同事跟我說,大部分人的邏輯都差不多,55分以上和30分以下的,邏輯不正常……所以我當時的計劃是,根據邏輯題型的不同,進行模塊化訓練,每個月左右做一次mock,把不熟悉的題型鞏固一下。
最難的科目是數學,第一次讀課本的時候,感覺就像讀一本外文書,基礎知識亟待提升。原本的計劃是先學好基礎內容,再配合搭配題型練習,再結合網上例題。計劃還行,但一開始效果并不明顯。另外因為心理原因,我以為自己可以猜出部分選擇題的答案留學之路,所以分配了和其他科目一樣多的時間去學習數學。其實我隱約感覺到考試的時候數學會落后,結果也確實如此。
數學是一門基礎學科,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是比較漫長的。數學的學習讓我深刻認識到,對于任何學習來說,基礎內容非常重要,技能只是錦上添花。所以學習還是一個系統工程,僥幸心理很可怕。
回顧整個籌備過程,我最大的體會是:
1. 堅持就是勝利。經歷整個面試和考試準備過程,無論你通過與否,都是一次獨特的經歷。如果你能頂住所有的阻力,堅持到最后,你就已經是勝利者了。
2、一定要根據自己的優勢和劣勢,制定小目標和總目標、階段性的具體計劃。特別是不上課的同學,我可以負責任的告訴你,只要你制定好自己的計劃,并堅決執行recruit是什么意思,你完全可以不用準備,考上好成績。
3、無論是基礎知識還是應試技巧,無非就是練習和總結。正如《刻意練習》一書所說,要避免看似勤奮,實則無效的長期練習,而是要按照“明確目標-專注-反饋-走出舒適區”的步驟去練習。沒有什么是學不會的。
感想與收獲
從四月份決定參加考試的那一刻,到十二月份考試結束的那一刻,這個過程絕對是一個折磨人的過程,因為你要面對無數次“放棄”的誘惑。
家人說我好久沒考試了,又要跟那么多尖子生競爭,考上MBA也改變不了什么。朋友說我工作忙,還要照顧孩子,孩子也不小了,何必自尋煩惱。同事說我連培訓班都沒報過,自己考太難了,不值得花那么多時間和精力……
客觀來說,工作忙,照顧孩子,復習時間不固定,十七八年沒接觸數學了,看數列和函數就像看一本看不懂的書,八月中下旬才開始正式復習……
這一切都是對我決心的考驗。當我復習得很難受的時候,腦子里總有一個小人喊我:“放棄吧,回到舒適區就會舒服……”幸好我最終堅持了下來。雖然最后我在數學上還是個大阻礙,但最終我還是拿到了準考證。
其實我讀MBA的目的很簡單,就是想對過往的工作經歷進行一次系統、理論的回顧,更有戰略性的思考,也希望在這個浮躁的社會里能夠靜下心來認真學習。
距離第一次班會才一個多月,卻收獲了太多的驚喜:激情澎湃的班級破冰,豐富多彩的安泰活動,讓我認識了許多睿智而充滿活力的老師和一大群優秀有趣的孩子,很開心以后能和他們一起努力。
無數次被打擊,又無數次站起來繼續追夢,這樣的人生才有意思,這樣的青春才沒有浪費。
以夢想為馬,別荒廢青春,感謝安泰,所有的堅持都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