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5-11-07 10:18:00作者:佚名
平行空間里的另一個自己
在一樁社會新聞里,我發現了一個熟人。
十年前,熟人坐在我辦公桌的對面。他教政治,我教歷史。

將我們視為擁有最多共同語言之人并無不妥:我們如同學生一般,課時量是相同的,職業前景似未有差異 …… 然而,不同之處在于留學之路,我后來改變了行業,自此之后,一切皆已不同 。
看了三遍新聞視頻,不放過一絲一毫,連熟人的衣著,還有神態,以及身后的背景,都認真查看,甚至還截圖,放大其辦公桌,試圖看清擺在案頭那一摞書的書名標點符號呀。
突然間,我不由自主地想到,要是當年我始終未曾離開,此時此刻,我便會身處這間辦公室之中。當熟人接受采訪之際,或許我就正站立在攝像機的后方位置。他所遭遇的那些事情,同樣有可能降臨在我的身上。如此一來,他的神態表現、慣用的套話話術,都會在我這里得以復制呈現。

拿這個當作想象的起始點,我在百度搜尋熟人所發表的論文,以及其參與的會議,甚至還找到了學校貼吧當中學生針對他作出的評價……
將熟人現今的狀況弄清楚了,同時呢,大致去推斷,要是當年不轉換職業,我會呈現出何種模樣。
我想起一位朋友。

那位朋友,其家庭呈現出美滿的狀態,婚姻處在幸福的情形之中。有一天,她意外地察覺到了前男友妻子所發的微博動態,不知是產自何種心理緣故,她做出了選擇,選擇了“悄悄關注”這種行為。
自此之后,她眼前時不時出現前男友夫婦生活呈現出的碎片化情景,是他們窗前擺放的一盆花卉,是桌上放置的一盤菜肴,甚至是兩人偶然間發生的口角爭執,這些都能夠激起她極大的興趣。
朋友持有的態度呈現出極為復雜的狀況,她往昔曾對著男方之前戀人的妻子所留存的影像沖我發問,詢問與她是否存在某些相似之處,然而僅僅間隔了一段時期,面對同一張影像,她又展開了一番評價,聲稱是一位容貌出眾的佳人,只不過略微有著牙齒向外突出的情況,。

有時,她會針對前男友妻子曬出來的旅行攻略表達艷羨之情,說道“他們都已經去過十幾個國家了” 。有時,她又會跟著前男友妻子一起吐槽其老公了——有一回,前男友妻子寫下這樣的話:“油瓶倒下了而且都不扶起來平行宇宙另一個自己,別人不扶他扶就算了,他居然還發起火來。” 有她的朋友匿名評論道:“唉,他依舊還是老樣子。”。
朋友和前男友分手7年了。
那個時候,她把前男友苦苦的請求給拒絕掉了,心里不愿意跟著他前往深圳。而后,兩個人分別舉行了結婚儀式,從此就沒有再碰到過彼此。朋友這個人一直待在家鄉,而那個前男友呢,跑得越來越遠,最終干脆因為工作拖家帶口來到了非洲。

自從留意起前男友妻子的微博之后,朋友最為頻繁發出的竟是那一聲感嘆,那感嘆是:“瞧一瞧,要是我當初跟了他,現如今……”。
某天,前男友的妻子宣稱平行宇宙另一個自己,要到那住著的地方開一家地道的中國飯館,朋友的QQ簽名,直接換成了“差點就去那遙遠的非洲當老板娘了”。
我僅僅是疑心,對于我而言的熟人,就如同朋友那里的前男友妻子,都變成了各自腦海中想象出來的猶如分身般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