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5-10-09 21:10:56作者:佚名
感恩節的起源
到底是在感誰的恩?
中國人擁有將所有節日都變成狂歡派對的能力。
從平安夜到圣瓦倫丁節關于感恩節的圖片,眾多商店外裝飾華麗,街道上行人如織,無不顯示出這個外來節日在中國產生的深遠影響。
感恩節自然也是不例外。
在西洋,感恩節那日家家戶戶都要團圓,圍坐品嘗烤火雞關于感恩節的圖片,歡聲笑語不斷,年紀輕的女兒無法外出聯誼,工作再繁忙的男士也要趕回家中,親手烹制豐盛的火雞盛宴,以此感謝那些在困境中伸出援手的人們。

然而不知何時起,中國人開始過起了感恩節。
談到感恩,諸如“知恩圖報”、“點滴恩惠須大力回報”之類的說法,早已深入人心。仿佛只要提及感恩,就會讓人感到親切并充滿溫馨。
隨著這個節日的傳入,它的起源故事越發讓我們覺得:或許確實該有個日子,專門用來抒發感激之情。
感恩節的來歷到底是什么呢?
相傳,1620年,英格蘭境內一些與世隔絕的清教徒心懷憤懣,登上了馳名的“五月花號”,駛向了北美大陸的普利茅斯。

那幫打扮成17世紀歐洲樣式的女性,下船后立刻感受到美洲嚴冬的殘酷起步網校,當地食物匱乏,衣物短缺,生存條件極其惡劣。
起初是為了探求理想家園,抵達之后才察覺,所謂的理想家園之中,生存亦是異常困頓。
幸虧當地的原住民發現了他們,在土著人的協助下,這些外來者順利掌握了耕種玉米、追蹤獵物、取用漁獲等基本生存技能。
所以,那些清教徒為了報答那些救了他們性命的印第安人,在來年收獲的時節,把所有的印第安原住民都請來,共同慶祝了三天。

以上,是西方流行的關于感恩節的傳說。
但是被歷史記錄的情況卻恰恰相反。
歐洲人的抵達,讓瘧疾也傳入美洲,許多土著居民面對疾病,完全無法抵抗。
緊隨疫病之后的,就是死亡的屠殺。
最為人熟知的要數1637年發生在康涅狄格山谷針對佩科特人的慘烈殺戮事件。親身卷入這場屠殺的普利茅斯前任行政主管威廉·布拉德福,曾在《普利茅斯殖民發展記》里記述道:
那些在烈焰中幸存者被刀斧傷害,部分被斬得支離破碎,部分被長刃貫穿,他們迅速斃命,幾乎無人能夠幸免。他們在火海中燒灼的模樣十分駭人……散發出刺鼻的氣味,但這卻是甜蜜凱旋的代價。高加索人感謝神明出手相助,將敵人送入他們掌控,助他們迅速贏得戰事。

就在這一天,馬薩諸塞灣的總督約翰·溫斯羅普宣告:應當將這一天設為紀念節日,用以紀念軍隊戰勝了佩科特部落。
在那一天,新英格蘭的白人首次以官方身份在這片沾滿鮮血的土地上宣告要慶祝感恩節。
歐洲軍隊橫掃歐陸將近一百年,當它們進入美洲最后一片未開發土地時,先前散居美洲大陸的原住民幾乎被消滅殆盡。
每逢11月的第四個星期四來臨之際,他們便停止了用屠刀緊逼印第安人頸部的行為,轉而宰殺火雞以代替頭顱來慶祝節日。因此,感恩節也被稱作免殺日。
因此,當你聞到烤火雞肉的濃郁香味時,也該明白感恩節又被稱為“不殺戮之日”。

無論是因折扣而欣喜,還是因約會而愉悅。我們都有理由向他人表達謝意,也都有資格得到他人的感激。不過話說回來,并非每個人都必須慶祝感恩節。畢竟許多人的購物車清空后的手指尚未恢復知覺。
但是無論如何,
拾文化全體小編,
都要在這里對一直以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