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4-12-11 19:24:44作者:佚名
這個假期,作業將在網上完成
寒暑假期間,給學生留作業已成為慣例。但實際情況卻不盡如人意,其功能和作用值得商榷。新課改愿景下,假期作業應有哪些新視角?
【案例一】
浙江省湖州市吳興區今年試點
暑假作業,線上見
■王東少飾演
對于湖州四中教育集團即將升入初二的學生金正來說,這個暑假有點特別。這意味著每隔一天,他就必須坐在電腦前在線完成科學課的暑期作業。
7月10日是在線暑期作業平臺“智慧學”上線的第一天。下午6點到8點短短兩個小時內,吳興區就有5000多名初中生登錄該平臺。其中2000多人完成了練習,600至700人觀看了微課并提出了生活問題。網絡科學課的第一個暑期作業。
吳興區教育局研訓中心主任沙勇表示,幾十年來,各地教育改革風起云涌,但假期作業變化較小。學生興趣不大,教師重視不夠。今年,該區以初中科學課為試點,引入信息技術,推動暑期作業“變臉”。
“被抱怨”的暑假作業
在很多人的童年記憶中,暑假作業總是黑色的。雖然每個孩子都渴望假期快點到來,但他們卻抗拒堆積如山的暑期作業。 “學生們普遍缺乏假期學習規劃,更多是在突擊、集中完成學業。”吳興區實驗中學老師史麗云說,直到新學期即將開學,一些學生都在搶著補作業。更重要的是,傳統的暑假作業重在復習。 “很多練習都是孩子們以前做過的,缺乏新意,對學習沒有實際幫助。”吳興區市民趙女士說,為了完成暑假作業,經常有學生來她家寫作業。幾個人分工,這個人做一部分,那個人做一部分,然后互相抄襲。趙女士直言,這樣孩子幾天就能完成暑假作業,但她并沒有阻止,因為這種“炒飯”的假期作業純粹是“浪費時間”。
“暑假作業這么多,不可能一一仔細批改,最主要的是看完成情況。”石麗云帶領兩個班,共有80多名學生。他說,學生們暑假作業很辛苦,但老師卻無法仔細檢查每一題、每一個字。他們最多只能檢查一下字是否工整,字是否齊全。
即便如此,許多老師和家長仍然認為適當的家庭作業是必要的。 “每年學校放假后的前兩周,很多學生會寫不出簡單的字,寫錯常用字,甚至不能拿筆寫字。”沙勇表示,傳統暑假作業之所以“被各行各業所抱怨”,原因在于作業量大小不一、類型單一、以復習為主;教師對學生作業完成情況的流程管理不夠,無法掌控學生整個暑假的學習情況。另外,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沒有太大幫助,那些沒有掌握的知識點還是沒有掌握。
新穎的“學習之旅”
登錄“最智學習”網絡平臺,進入2014年暑假作業專題。 “看微課、做作業、改錯,這個暑假就是這樣的學習方式”的煽情話語立刻映入眼簾。金正接到的第一份線上暑期作業是理科課的《七年級第二學期第一章復習卷》,共有10道選擇題和5道填空題,滿分54分。金正動作很快,僅用了7分鐘就交出了論文。但他并不滿足,因為實時評分結果顯示,他提交的作業只得了39分,在班上完成作業的31名學生中排名第三。
指著《最聰明的學習》的公布,沙勇表示薊縣四中貼吧,為了讓學習時間均勻有序,不讓孩子們的學習狀態下滑,他們每兩天都會發布一份暑期作業。其中貝語網校,7月有10例,8月有8例。都限制在當月內完成,否則一旦平臺關閉,作業無法提交,就相當于“未完成”。據他們估計,做一篇在線作業大約需要半個小時,整個暑假只需要8個小時左右。 “這大致相當于學生花在紙質作業上的時間。”與往年相比,今年吳興區暑期科學作業的種類要豐富得多。
不僅有定期的復習作業,還有預習作業和引人入勝的家庭實驗。 “海水淡化”是初二科學課本上的一個知識點。金正雖然沒有研究過,但他還是選擇完成了這個實驗。實驗所需的設備和7個步驟均在網上平臺公布,并有實驗演示的微講座。 “他現在感興趣了。他用過酸奶盒、鹽等。”他的母親金國英也沒閑著。金正忙著做實驗,而她則一邊“咔嚓”地不停拍照。平臺開通后,這些圖片將作為實驗結果上傳至互聯網。
出于安全考慮,吳興區教育局要求實驗過程中必須有家長在場。每個月,網絡平臺都會推出10個家庭小實驗,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做3到5個。 “孩子們可能更喜歡用這種方式完成暑期作業。”五星實驗中學學生家長韓家慧表示,科學課最重要的是提高孩子的觀察力和動手能力。暑假作業在家里引入小實驗很新奇,也讓孩子有所收獲。很多,很充實。這比簡單的書面練習有趣得多。
免費“家教”
“通過試點線上暑期作業,一方面有利于促進區域教育平衡,另一方面也可以激發假期期間的‘補課風’。”吳興區教育局局長嚴忠軍表示,吳興既有發達城區,也有落后地區。鄉鎮教育發展不平衡。優秀的理科教師大多集中在城區的4所初中。如何將這些優質教育資源輻射到其他16所農村初中?如何引導家長暑假不盲目給孩子“補課”?信息技術與學科深度融合的教育模式其實大有可為。
從萌芽想法到試點線上暑期作業,吳興區教育局只用了幾個月的時間。沙勇說,他們聚集了全區20多名最優秀的理科老師,共同準備暑期作業,“需要新思路,不能簡單照搬過去的題目”。湖州四中教育集團的一位理科老師坦言,她接到的任務是制作一份“初三易錯題練習冊”。 “今年暑假作業要做好不容易,我差點就重新整理了一下知識點。”她說,針對這些容易出錯的題,她還通過微課“教”給學生最簡單的解題方法。
“這相當于為所有學生聘請了一名免費‘家教’。”吳興區白雀學校老師潘振宇說。學校地處城鄉交界處,一半的孩子是農民工子弟。期末考試結束后,聽到今年的科學暑期作業是由區里最好的老師布置的,學生家長們非常興奮。 7月12日,他登錄網絡平臺發現,他所教的兩個班,有超過40%的學生提交了作業。 “在線平臺會自動生成學生答題和學習狀況的分析報告。”潘老師表示,對于那些波動較大的學生,他會及時提醒家長注意。
據對白雀學校七、八年級學生的調查顯示,50%的學生家里有電腦,可以上網。沙勇說,考慮到農村學生上網不便,他們還開發了智能手機和下載打印電子稿兩種方式完成暑期作業,學生可以自主選擇。 “如果試點反饋良好,我們可能會將這種方法推廣到其他科目、其他年級和日常作業中。”他表示,吳興區推動暑期作業信息化改革升級,希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實現學業管理的過程,讓作業不再“阻擋”他們快樂的暑假。 (作者單位:浙江教育報刊總部)
【案例2】
從假期作業到假期指南
■黃輝
通過簡單易操作的暑假指南,讓學生在不斷的實踐中學會選擇,學會堅持,學會獨立管理自己的暑假生活。對于溫州實驗中學的學生來說,暑假不再是學校教育的空白期。它更像是一門培養自我管理能力的隱性課程。
作業內容:從知識的統一排列到能力概念的獨立組合,學會選擇和自我管理
又到了暑假,溫州實驗中學的每個學生都收到了一本裝訂精美的暑期作業指南,名為《我的假期我做主》。它不是一本包含每個科目作業的裝訂本。準確的說,它是一個指導學生規劃自己暑假的工具。
暑假作業一向以“一刀切”的方式布置,布置作業本或試卷。存在著“你必須做”和“我不想做”的矛盾,以及“你必須做”卻“我沒有時間做”的無奈。 、“你必須做”卻“我實在做不到”或“我不需要做”的尷尬。為了突破知識型作業的局限性,我校開始分塊設計作業模塊,通過形式多樣、有趣的“作業菜單”,讓學生自主選擇、組合形成個性化的假期作業。
2011年假期作業指南以西餐菜單為模板,制作趣味作業菜單。根據學生的不同能力,設置了“開胃菜”、“沙拉”、“主菜”、“甜點”、“飲品”五大“就餐程序”,每個大程序都有不同的主題,總共有13個“菜”。同時,每個“菜”下根據難度設置不同的“套餐”。每個套餐都設置了相應的“選擇難度”系數,明確難度,引導學生根據自身水平合理選擇。
要學會獨立選擇,首先要學會安排自己的時間。作業指導書提供了詳細的安排,方便學生安排自己的假期時間。在暑假的7周里,規劃好自己的作業時間,學習如何通過協調“分餐”來管理時間。扉頁《初學者入門》指導學生合理安排時間:建議學生以2周為學習單位,假期期間共制定3個學習計劃,通過“分餐”的方式做好假期安排”。此外,還設計了“無作業”周,學生可以出行或自行安排。個別學生也可以根據自己的水平和個人需求進行申請,整個學習路線可以完全自主安排。
作業設計:從老師的專屬權力到學長提出建議,學會信任和負責
我們也改變了以往“老師獨家布置作業的權力”的做法,將暑期作業的設計交給了學生。每年四月份左右,實驗中學總有十幾名學生幸運地提前考入重點高中。他們分為兩個小組,負責編寫七年級和八年級學生的作業指南。他們先召開了作業準備和協調會議,確定了計劃和章節,然后進行了工作劃分,然后統一了稿件,包括美工和設計。每一步,孩子們都獨立思考,提出自己的意見并付諸實施。從第一版指南以教師為主、學生參與設計,到第二版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再到今年的第三版,學生完全自主設計,教師只負責最后的審查和修正。 “小編輯”們結合自己的假期經歷和心得,為學弟學妹們的假期生活出謀劃策。
“以學生教學生”的方法一直是我校倡導的尊重學生主觀參與的學習方法。在課堂和活動中,現在它延伸到了暑期生活。 “高級”編輯在編輯過程中通常更容易接近。學生的想法。正如英語作業編輯所說:“在為八年級學生寫暑期英語作業時,我一直考慮他們做作業的感受,以便他們能夠真正提高。我關注的是那些不愿意做作業和有空間的學生。”為了讓學生學習,所以英語作業是分級的,有不同的難度,以滿足不同學生的胃口,讓每個人都能感受到成就感。”
作業評價:把老師的權威評價變成學生的個性展示,學會堅持和欣賞
暑假作業的考核權一直掌握在老師手中。孩子們在暑假里辛辛苦苦完成的學習成果,常常堆放在老師辦公室的角落里等待老師的評判。有時他們被埋在世界里,有時卻得到同樣的結果。一個“讀”字。既然作業指導給了學生自主選擇的機會,對于不同選擇的學生應該給予公平合理的評價。同時,為了讓學生有機會展示和分享精彩的暑期生活,我們把教師變成了主體。權威評價是以學生為主體的公開評價。
學校每年秋季開學后都會開展“暑期超級英才”評選活動。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暑期生活情況申請“專家”稱號,也可以通過各種形式的素材來呈現自己的暑期生活,比如健身達人、旅行達人、杰作專家、繪畫達人……暑期達人就是舞臺對于每一個夢想家。
班級大師中的另一名學生將被選拔參加學校夏季超級大師的選拔。站在領獎臺上的暑期達人們用各種方式表達了他們對暑期生活的所做、所想、所感。學生們的漫畫、手寫報紙、涂鴉作品的直接展示,讓每一位學生都大飽眼福、驚嘆不已;有的同學用暑假里學到的電子書和幾何畫板軟件記錄下自己獨特的世界,讓人驚嘆連連;有的同學甚至用“卡丁車賽車”的方式與同學談論自己如何為暑期尋寶之旅制定計劃并堅持完成目標,令人羨慕不已。
在欣賞別人暑期收獲的同時,孩子們看到了堅持的力量,不斷學會選擇,學會堅持,最終成為最好的自己。這就是我們暑期作業創新的重要目的。 (作者為浙江省溫州實驗中學副校長)
【討論】
假期作業:留下還是不留下
暑假作業必不可少
暑假不如寒假。放假的時間比較長。長假期間,學生們遠離了老師和家長的監管。學生會放松下來,忙著看電視、玩電腦等。給學生布置暑期作業——書面作業,可以彌補學校教育的空白。學生還可以通過暑期作業系統地鞏固所學知識,這是一個發現和填補空白的過程。老師還可以給學生布置新學期的預習作業,以便學生提前進入下學期。然而暑假作業的形式不能只是寫作業。學生還可以布置一些特殊的作業,比如家庭作業——拜訪父母的單位;實踐作業——走進社區等,提高學生綜合實踐能力。 (天津市薊縣張國棟下營中學)
改變傳統的學習方式
暑假作業還是應該保留,但不是以傳統的方式。問題是我們以為書本就是暑假作業。事實上,情況并非如此。學生不喜歡這樣的暑假作業。網上曾流傳一位學生寫的留言:“我辛辛苦苦寫了一個月的假期作業,老師寫了一個‘讀’。”由此不難看出。 :學生和老師對于這種形式的暑期作業都充滿了無奈……
如果我們能夠更新觀念,給學生布置一些特殊而獨特的暑期作業,學生完成起來可能就不那么無聊了。我們可以把徒步、爬山、涉水、干農活、學習某項技能、寫調查報告、讀書等作為暑期作業。這樣,每個學生都度過了一個不一樣的暑假,在活動中鍛煉自己,在共同研究和實踐中提高能力。 (廣東省東莞市南城區王冬梅陽光第五小學)
假期作業應分區
“我應該保留我的假期作業嗎?”我想我不能明確地說我是否應該保留它。例如,農村和城市就不一樣。農村孩子參考資料少,沒有輔導老師,作業量也沒有適量。漫長的兩個月里,他們可能會忘記所學的一切。城市孩子有各種各樣的輔導班和興趣班。如果再加上假期作業,孩子們幾乎沒有時間自己玩,這肯定會增加他們的心理負擔。
此外,是否保留家庭作業應該分年齡段。例如,對于小學及以下的孩子來說,假期里沒有必要讓他們做大量的作業。中學生和高中生可以要求把假期里沒有消化的東西留作假期作業。還有留什么樣的作業的問題。如果作業只是為了鞏固之前所學的知識,就顯得有些狹隘了。可以給學生留一些社會實踐作業。 (河南省洛寧縣河底鎮高金平中學)
作業的形式需要討論
沒有了暑假作業的約束,除了極少數學習特別熱情,能在暑假期間堅持不荒廢學業的孩子外,其他同學在這兩個月的假期里很容易過于放松,開學時需要較長的適應期。
然而,單一的暑期作業形式讓這種必要性變得毫無意義。目前,學校布置的暑期作業大多以練習的形式,輔以一定量的閱讀任務。如果你稍加留意,你會發現學生交換作業答案已經越來越普遍,甚至有的在論壇發帖做廣告。學生之間分享答案的反面是學生之間的吐槽,比如“我做一個月,老師會讀”。這句話體現了練習作業的另一個弊端——作業量大,老師批改難度大,作業時間太長無法及時反饋而失去效果。
雖然暑假作業是必要的,但如何設計作業的形式是一個需要認真討論的問題。 (江蘇省鹽城中學王謙)
【展覽】
三項作業
暑假很長。什么樣的作業能讓學生喜歡并積極輕松地完成?請看一下我們班的暑期作業三部曲。
第一步——至少讀一本好書。暑假期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書籍閱讀。每個學生至少擁有一本書,并且沒有限制。我會給學生提供推薦的閱讀清單。開學后,我們會在書呆子小能手之間進行比賽,評比誰書讀得多,誰讀得更仔細,談論讀書的收獲。第二部分 - 參加為期一周的社會實踐。鼓勵學生多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可以賣報紙薊縣四中貼吧,協助交警指揮交通,起身清掃街道,采集昆蟲標本等。開學后,進行社會實踐活動交流。步驟 3 - 學生自行編寫一本書。從選題、目錄、內容寫作、插圖編排、封面設計、書名等,全部由學生獨立設計完成。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才能進行選擇。稿件的體例、頁數沒有統一要求,但要求手寫、工整、美觀。暑假結束后,學生們會將自己編輯的書籍帶到班級進行評估和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