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5-10-29 11:08:28作者:佚名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因蘇聯解體,世界格局發生巨大的變化,摩爾多瓦作為前蘇聯的一部分,迎來了新的形勢,然而這個小國家的命運卻顯得格外尷尬 。
早在13世紀特蘭西瓦尼亞,蒙古鐵騎橫掃歐亞大陸,東歐的達契亞人因此四散奔避,摩爾多瓦的歷史開端于此,呈現出波折態勢。14世紀時,蒙古勢力退回草原,東歐卻尚未恢復元氣,達契亞人漸漸分裂,其中一支流亡至黑海邊,建立了當時稱作“達契亞-圖拉真國”的摩爾多瓦。可是,伴隨內部矛盾與外部戰爭,這個國家最終分化成羅馬尼亞、摩爾多瓦和特蘭西瓦尼亞三部分。
15世紀時,摩爾多瓦進入奧斯曼帝國勢力范圍,淪為其從屬。1812年,俄羅斯將其納入自身版圖。而后蘇聯成立之際,摩爾多瓦被“獲準”加入,成為十五個加盟共和國當中的一個。
摩爾多瓦在地理位置方面極其尷尬,看似靠近黑海,然而實際上完全沒有出海口,從地圖上看,摩爾多瓦東南角幾乎觸碰到黑海,其最南端距離海甚至不到百米,可是那片海灣的岸線早已被烏克蘭以及羅馬尼亞占據,摩爾多瓦能夠依靠的僅僅是一條幾十米長的防護堤,卻連一米的海岸線都稱不上,所以成為了一個“名義靠海、實際內陸”的國家。
在蘇聯那個時期,這個問題并非顯著突出,畢竟蘇聯內部是資源進行共享的。然而在1991年獨立之后,摩爾多瓦才察覺到:沒有港口就意味著會受到他人的限制。于是在國內一度想要借助公投,趁機并入羅馬尼亞。畢竟羅馬尼亞不僅能夠帶來出海口,還能夠讓摩爾多瓦借助西歐的發展。但是公投的結果卻是遭到否決,原因在于摩爾多瓦境內存在大量俄羅斯族居民的反對。
摩爾多瓦處于無奈狀況下,只能選擇退而求其次,和羅馬尼亞商量租用多瑙河的一段航道,最終他們建造了朱朱列什蒂港灣,雖說要順著水流一百多公里才能夠進入黑海,并且港口處于摩爾多瓦、羅馬尼亞以及烏克蘭的共同監管之下,不過對于摩爾多瓦而言,這已經是非常難得的“出海口”了。
摩爾多瓦發展面臨困境,這困境不只是源于地理方面的劣勢,也是存在人為因素的,在蘇聯時期,有大量俄羅斯人遷移進入摩爾多瓦,且這些人集中在了德涅斯特河右岸,蘇聯解體后,他們拒絕返回俄羅斯,進而致使民族矛盾激化特蘭西瓦尼亞,摩爾多瓦與德涅斯特地區沖突持續不斷,甚至還爆發了內戰,最終德涅斯特河右岸在事實上實現了獨立,這使得摩爾多瓦的局勢變得更加動蕩不安。
摩爾多瓦在地緣政治壓力下左右為難,西邊是歐盟,東邊是俄羅斯貝語網校,這兩個大國都不能得罪,于是摩爾多瓦選擇“永久中立”,既不向西方倒向,也不站在俄羅斯那一邊,這種做法是許多小國的無奈,打不過就只能去求生存吶 !
盡管現實無比殘酷,可摩爾多瓦并沒有放棄心中希望,如同眾多弱小的國家,它同樣懷揣著夢想,那便是渴望自身強大,渴望能夠獲得發展,只要是行走在合法以及和平的道路之上,世界也是愿意予以祝福還有尊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