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5-10-19 09:10:50作者:佚名
“美國把門一關,日本直接開窗接人。
——要是你還在關注“H-1B遇冷”的舊消息,已經落后一步,眼下真正的動態是:印度技術人才背著行李繞行太平洋,不選擇加州,而是飛往成田機場,十天內拿到簽證,五年可以停留,連日語課程都替他們安排妥當,全程服務直到他們坐上工作臺。
我上周和一位剛抵達班加羅爾的朋友小酌日本在留資格,他原本計劃前往西雅圖,卻因抽簽未中導致機票作廢。

日本企業的人力資源部門提出,若能前往東京,差旅費用將由公司承擔,他周五參加面試,下周一便獲得了在留資格,辦理速度之快,堪比外賣配送。
他提到那組300個人當中,超過一半曾經收到過美國的錄用通知,如今全都改換了其他國家的簽證,抵達后立刻能領取50萬日元的語言學習補助,這完全是無償的,無需償還,也沒有任何競爭壓力。
別急著羨慕,這補貼其實是日方精算過的“買命錢”。
本地信息行業人才緊缺達十一萬之眾,新生代人口數量每年下滑六十萬,委托外部機構服務的費用極其昂貴,一個相同的云技術方案,來自南亞的技術專家年收入高達五百萬日元,島國新入職人員索要七百萬還覺不夠理想,經過比較,當局寧可支出培養開支,也要將勞動力價格控制在與十五年前相近的水平。
索尼公司財務報告揭示了一個情況,印度職員數量增長迅速,每年提升五個百分點,這直接導致公司整體人力成本比率下降了1.8個百分點,股東們對此感到非常高興,喜悅之情如同看到櫻花盛開一般。
可東京的出租屋不笑。

新宿有中介透露,先前印度租客僅占百分之四到五,今年比例激增至二十三,房東見到租客時會先詢問“氣味是否濃烈”。
中介只能強顏歡笑,轉過身就把房源描述換成“IH灶臺、能香料爆炒”,否則空置房屋三個月,房貸就會無法償還。
更令人驚訝的是,日語培訓機構變成了最熱門的創業領域,班加羅爾一條馬路上短時間內新增了十幾家,它們的廣告語都是“考試通過或退款”,收費比國內的研究生輔導課程還要高,卻依然人滿為患。
你以為印度國內會慌?
才不。
當局希望民眾多外出,僑匯結算從美元轉為日元,依然能計入GDP增長;TCS和順勢在日本建立“前沿交付站點”,時差減少三小時,視頻溝通無需熬夜,客戶滿意度迅速提升。

婚禮行業也緊隨其后——海德拉巴設有“新娘培訓班”,指導女性制作味噌湯,學習禮貌用語,宗旨清晰:尋找IT領域的男士,共同獲取永久居留權,五年之后將雙方父母接到東京安享晚年,這一系列流程比觀看電視劇還要順暢。
但暗礁已經開始冒頭。
大阪某五十人新創企業向我展示了內部 Slack 的記錄,其中印度職員創立了一個名為“”的討論組,日本職員立即組建了同名群組,雙方通過發送圖畫進行爭執,項目經理處于兩難境地,只能強制要求“程序說明必須使用英文”,但有人卻用拉丁字母混雜書寫,變得難以辨認。
工齡制度也受到重創,即便同樣擁有三年資歷起步網校,印度員工年薪直接躍升至八百萬,日本資深職員原地獲得六百五十萬,人力資源部門被堵在休息區追問“究竟哪方才是正式員工”,現場氣氛激烈程度不亞于居酒館的芥末味。
更野的是政治風向。

茨城縣一位地方議員公開發表主張,要維護本地民眾的工作機會,對海外技術人才實施入境管控,相關視頻內容獲得十萬次觀看日本在留資格,網絡留言區充斥著要求印度人離開的言論。
然而,軟銀的孫正義極力發聲,聲稱若沒有印度工程師,日本的云服務行業將在2027年徹底崩潰。
資本的強硬態度與民眾的強烈不滿發生激烈沖突,導致管理部門每天忙于處理大量來電,既要催促加快審批流程,又不得不面對指責其背叛國家的抗議活動,這種處境就像被擠壓的夾心餅干一樣艱難。
我研究了WTO的相關登記信息,發現德國和新加坡已經注意到了“美國拒簽的印度人口”這個情況,計劃來年實施“歐盟藍色居留許可與日語學習”的組合項目,招攬人才的勁頭比雙十一促銷還猛烈。
當前情節的發展,已不再是“美國排斥、日本填補”的單一模式,而是一場遍及全球的人才爭奪戰;率先解決移民通道、語言障礙、薪酬待遇、居住條件、文化融合這五大難題的國家,將能夠以最少的代價掌握未來十年的數字化生產主動權。
所以,別再問“H-1B提高費率值不值”這種老問題了。

實際情況是,無論簽證費用高達十萬美元,還是僅需一美元,只要專業人才存在需求,工程師們都會選擇離開。
他們近日將飛往東京,轉天或許會飛往柏林,再過一天大概能在家遠程領取加密報酬——國家界限僅剩時差,相關政策不過是些附加費用。
如果你正期待著工作邀請,那么要留意:把個人資料同時遞交給東京和大阪的機構,學會兩三句問候語,這比無目的的搜索要劃算得多。
我不知道他是怎么得知的,昨晚班加羅爾的那個朋友已經獲得了23萬日元的月度住房補貼,鑰匙已經拿到,正邀請我周末去御徒町品嘗地道的南印度dosa,那家店的老板是去年被拒簽的硅谷前端工程師,現在一邊編寫React代碼,一邊搖動著dosa鍋,笑容比IPO敲鐘時還要燦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