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5-09-20 17:09:40作者:佚名
情人節宣傳圖畫中,成雙成對的戀人會互贈禮品,借此傳遞情意或表達親近感。如今,愛神與被愛神之箭射中的心形圖案,已演變為這個節日的代表性符號。東西方文化背景各異,導致節日日期及習俗有別,公歷二月的十四日是西方情人節,陰歷七月的七日則稱作中國七夕節,亦被稱作“中國情人節。
情人節名字的由來
《布魯爾的警句與寓言辭典》里面提到:圣華倫泰原本是羅馬教士,因為他幫助受迫害的基督徒而被關進監獄,后來他改信了基督教,最后被人用棍棒打死了,死的時候是二月十四日。
古代情人節的風俗同華倫泰拉沒有實際聯系,純粹是碰巧如此。實際上,這個節日很可能源自古羅馬的牧神節,或者跟雀鳥交配的季節有關。情人節的一個顯著特點是情侶之間會互贈禮物。如今,人們更傾向于用情人卡來傳遞情意。這些卡片上常常畫有丘比特、被箭射中的心等圖案。”
情人節傳說故事

據說有個古羅馬基督徒名叫圣瓦倫丁,他勇于宣揚基督信仰,因此遭到逮捕并被關押在監獄里,他的行為深深打動了獄卒以及獄卒那個雙目失明的小女兒,使得他們對他進行了無微不至的關照。在即將接受死刑的前夜,圣瓦倫丁為那位姑娘留下了一封表達愛慕之情的書信。當這位傳教士被處決的那天,那位失明的少女在他安息之地栽種了一株能開出紅色花朵的杏樹,以此方式來寄托她對他的無限思念。這個日子就是公歷的2月14日。此刻正值情人節,眾多年輕男子將象征愛慕的圣瓦倫丁明信片精心裁剪,制成蝴蝶形或花卉狀的藝術品,借此傳遞真摯情意。女性們入夜后常在枕邊放置月桂葉,期盼能夢到意中人。情人節期間,送上一朵紅玫瑰是情侶間抒發情感的標準方式。男方會挑選半開的紅玫瑰贈予女方,而女方則回贈一盒心狀巧克力作為答謝。
關于丘比特與情人節之間的聯系,相關詞典解釋道:丘比特(源自拉丁文,意指渴望、情愛),是羅馬神話中的愛之主宰,與希臘神話里的愛神厄洛斯等同。他一般被描繪成一個天真爛漫的男孩形象,背部生有雙翼,雙眼常被遮蓋,手持弓矢。而《世界圖書百科全書》則補充說明,對于情人節的確切來歷,目前存在多種不同的說法。該百科全書提及:有說法稱公元200年時,羅馬皇帝克勞狄二世曾下令禁止年輕人成婚,他視未婚男子為更出色的戰士,一位叫華倫泰的神職人員卻暗中違抗禁令,為年輕男子舉行秘密婚禮
有傳言稱華倫泰于公元269年2月14日被處決,這個說法在《天主教百科全書》中有記載,書中明確提到公元496年,教宗圣基拉西烏斯一世在公元第五世紀末葉終止了牧神節,并將2月14日定為圣華倫泰日,這個節日如今以“圣瓦倫廷節”——也就是情人節——的形式廣泛流傳。
自十四世紀起,人們便開始慶祝這一特定時日,如今被稱作“情人節”的這一天,在英文語境中則標記為圣瓦倫丁節日記情人節,旨在緬懷其事跡。
不管這個節日的確切來歷怎樣,這種風俗源自古老的信仰,后來被基督教國度的一些神圣人物所冠名。

一月十四日,是記錄心事的特殊日子,也標志著新一年的序幕,適合向心儀之人表達情感,并制定相關安排,將這些思緒與計劃,記錄在專屬的筆記本上,讓情感的萌芽,在內心深處悄然生長。
二月份十四號,就是那個被稱為傳統情人節的日期,人們習慣用巧克力表達心意,按照西方習俗,心儀的對象要盡快贈送,動作得快,畢竟他可能會收到很多塊巧克力呢
三月十四日,白色情人節,這一天特別,因為白色糖果很關鍵,終于等到這天了,他是否也喜歡我呢,還是僅僅因為喜歡巧克力,今天就能揭曉謎底,一個月前送出巧克力后,女生將收到同樣欣賞自己的男生贈送的白色糖果,吃下糖果,心里感覺無比甜美
四月份有個日子很特別,叫做黑色情人節,它和購物狂歡節的顏色不一樣,特指一種面條。這種面是黑色的,名字叫雜醬面。如果你收到了別人送的甜點,也送出了自己的禮物,那么找個時間一起吃這碗特別的面吧。在熟悉的味道中,兩個人的感情也能變得更加緊密。
五月十四日,就是玫瑰情人節了,圍繞這個節日,人們常常思考,和伴侶相處日久,他是否真心喜歡自己,是否就是那個命中注定的另一半,也許到了該坦誠心意的時候了。不過不必尷尬,只需在今天送上一束玫瑰,就能傳遞心意,白色玫瑰代表普通友情,黃色玫瑰象征深厚友誼,而紅色玫瑰則是愛意的表達,相信你一定會選擇送出紅色的玫瑰。

6月14日是KISS日,又稱為親親情人節,主題圍繞KISS展開。你是否收到了他的紅玫瑰呢?如果收到了,我就要離開啦。因為你們很快就要親吻了!今天看到別人親吻,不用躲閃,畢竟今天是KISS日。
七月份的十四號,是象征銀色的紀念日,人們通常選擇銀質指環來象征婚約的承諾,因此你們可以購買一對這樣的飾品,佩戴在手上,以此作為幸福感受的證明。
八月十四日 --- 綠色情人節 主題詞:踏青 甜蜜情侶結伴出游,登山戲水親近山水,仿佛預示著他們要共同經歷愛情旅程。
9月14日 --- 音樂與影像日 照片情人節 主題詞:影像 練習了很久的情歌今天終于演唱了,雖然五音不全,但是用心靈去感受就有新的喜悅!拿起相機,捕捉這明亮、充滿幸福的笑臉。
十月十四日 --- 葡萄酒情人節 核心詞:葡萄佳釀 在燭光里輕輕搖曳著深紅色的酒液,情意也需細細體味,慢慢感受。
十一月十四日,&電影日,電影節,核心主題為電影,詢問對方今晚是否有空,提議一同前往觀影,建議手拉手前往影院,提醒記得購買橙汁。

12月14日 --- 親密日 擁抱之愛 關鍵詞:緊抱 一晃就是周年紀念日,你們依然情深意濃,抬頭望見空中雪花紛紛揚揚,你們依偎在懷中,渾然不覺寒意侵襲……
這個節日最初叫做乞巧節。乞求靈巧的行為,這個節日的來歷可以追溯到漢朝。東晉時期葛洪所著的《西京雜記》中,有提到“漢代彩女們通常在七月七日這天,在牛宿和女宿圖案的畫像石上方的開襟樓穿七孔針”,這是古代文獻中關于乞巧活動的最早記錄之一。“七夕”這個名字,源自人們對大自然的敬畏。根據歷史資料推斷,早在三四千年前,人類對天象的認知就已經開始,
認知紡織技藝出現后,牽牛星織女星的相關記述便隨之而來,人們敬仰星辰的情懷,遠不局限于這兩顆星,還認為東西南北四方各有七顆象征方位的星,統稱為二十八宿,當中北斗七星最為璀璨,能在黑夜指引方向,北斗七星中居于首位的星被稱作魁星,亦被叫做魁首。此后,科舉制度出現,考中第一名被稱為“獨占鰲頭”,讀書人將七夕稱作“文曲星節”,又叫做“曬書日”,仍然保留了七夕源自星宿信仰的痕跡。
“七夕”的出處在于古人對于時間的尊崇。“七”與“期”發音相似,月亮和日期都是“七”,讓人感受到時間的流逝。古人將日、月以及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稱為“七曜”。七這個數字在民間體現在時間上的階段性,在時間計算中常常以“七七”作為終點。過去北京在為逝者舉行儀式時,通常以完成“七七”為圓滿。根據天體運行規律劃分的每周,在日本語言中依然存在。“七”這個數字與“吉利”發音相近日記情人節,兩個“七”組合在一起寓意雙重幸運,因此被視為吉祥時段。在臺灣地區,農歷七月被稱作“歡樂中蘊含吉祥”的月份。由于漢字“喜”在草書體中的筆畫形態如同連續書寫的“七十七”,所以七十歲生日又特別稱為“喜壽”。
“七夕”同樣是一種對數字的尊崇表現,傳統百姓將正月第一個日、三月第三個日、五月第五個日、七月第七個日、九月第九個日,以及象征成對出現的二月第二個日和三的倍數六月第六個日這“七重”都視為喜慶日子。“七”還是算盤每一排的珠子數量,既帶有浪漫色彩又十分規范,讓人感受到一種神秘的魅力。“七”與“妻”發音相同,所以七夕在很大程度上變成了與女性密切相關的節日。
七夕又稱為“星期”。王勃在《七夕賦》中寫道“佇靈匹于星期,眷神姿于月夕”,將星期和月夕并列,說明牽牛星與織女星一年四季里,同親情、同愛情相關的兩個最美好又最令人哀傷的時刻。可能正由于這個原因,后來人們把男女結婚的好日子稱作“星期”。

在明亮的夏秋夜晚,天空布滿星辰,一條亮白色的星河像橋梁一樣連接南北兩端,在星河的東邊和西邊,分別有一顆明亮的星星,它們隔著星河互相凝望,遠遠地相對,那就是牛郎星和織女星。
每年農歷七月初七的夜晚,民間有觀賞牛郎星和織女星的傳統,據說這是天上的織女與牛郎在鵲橋相會的時間。織女是一位容貌出眾、才智過人的仙女,凡間的女性們便在這一天晚上向她祈求獲得靈感和精湛的手藝,同時也會向她祈愿獲得美好的婚姻,因此七月初七也被稱作求巧日。
民間說法,每逢七夕之夜,若仰望星空,便有望見牛郎織女在銀河邊相會的景象,又或者,在瓜果藤蔓下,能夠隱約捕捉到二人天上相會時的溫柔私語。
少女們在這片彌漫著詩意的夜晚,仰望高懸的皎潔玉輪,供奉著應季的瓜果,向上天虔誠祈禱,希望天界的神靈能夠賜予她們聰穎的頭腦和靈巧的雙手,讓她們的編織技藝更加精湛,同時祈愿美好的姻緣能夠降臨。往昔婚姻對女性而言是關乎終生幸福的關鍵抉擇,因此,世間眾多有情男女常在這夜深人靜之時,仰望星空,祈愿自身情緣圓滿。
這是嶄新的界限,標志著不同的階段開始,兩個世界的分界清晰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