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5-10-29 15:08:11作者:佚名
從本周二起,至8月22日,第八屆哈佛大學中美學生領袖峰會,在上海中學舉行,此次峰會由哈佛大學中美國際交流協作機構舉辦,授課的是40名來自哈佛大學的學生,而聽課的是300余名來自全國各地的優秀高中生,想要去世界頂尖學府哈佛大學上一節課,夢想并非那么遙遠。
此番來滬的哈佛學生,將哈佛有著獨特特色的“新生研討課 ( )”帶給了中國年輕人,在研討課的小課堂之上,不存在標準答案,最為倡導的是具備獨立思考的品質。
模擬“學院”生活

包含“莎士比亞簡介”,包含“足球的全球化”,包含“食物、音樂和身份認同”,包含“人類大腦研究”,包含“嘻哈文化和舞蹈的演變”留學之路,包含“現代帝國的盛衰”,包含“演好羅密歐與朱麗葉”,……40個小課堂所主題各不相同哈佛官網,分別是經濟與發展、科學與技術、人文藝術、歷史與社會學科4大類,全程以英語進行交流,同學們依據喜好自由選擇課程。缺少課本,并無按部就班的講授,每個學生都一定得在課前閱讀大量英文原版材料,帶著原創觀點以及問題參與課堂討論。
得到這樣一張夏令營入場券并非易事,峰會采用跟哈佛大學本科招生大體一樣的錄取機制,每位申請者除在活動官網遞交個人基本信息、學術類比賽獲獎記載、課外活動以及志愿者活動情形外,還得提交3篇中英文命題短文或者申請與招生官來一場一對一的電話面試,今年的題目極具趣味,涵蓋“你最想跟誰一同共進午餐?”、“請敘述你生命里最值得驕傲的一回經歷,并講講它之于你的益處”,用以考查學生的思辨能力 。

有趣的是,如同在電影《哈利 波特》里那樣,每名學生都要分別進入代表西方人文經典所倡導美德的12個哈佛“學院”,每一次個人表現都和集體成績有聯系,如同真正的哈佛學生那般,能在學院生活里培育合作精神。
討論分享“友誼”

課堂在108教室,這里一場關于“友誼”的討論正展開 ,課堂上20余名學生正依次報出自己在社交網絡上的互粉人數 ,“300人,250人,1000人……”哈佛社會研究專業三年級華裔女生鄭朝丹也隨之把問題拋給學生 ,“互粉,就等于是朋友了嗎?”
遠不止這些問題哈佛官網,“如果讓你走入陌生人群中,你愿意選擇哪種類型的人聊天?”,“你在交友方面,存在著哪些困惑?”,“如何才能交到終生摯友?”,每一個話題拋出后,學生們都須逐一闡述自己的觀點。
鄭朝丹說,她在哈佛選修過這門課。她收獲很大。所以,她希望能將它和國內的同學們分享。鄭朝丹還說,很多中國家長特別重視孩子的數理化成績。但她覺得,人文社科領域的學習,才能讓人真正認識到自己是個什么樣的人。人文社科領域的學習,才能讓人真正認識到自己真正需要什么。慶幸的是,在哈佛,這類課程不少。

9歲時鄭朝丹從福建赴美求學和很多初到美國的中國年輕人一樣也曾經歷了一長段沒有朋友孤獨地坐在角落的時光“做真實的自己不要一味迎合他人值得信賴”這是她饋贈給同學們的交友秘笈如今她和幾個亞裔女孩一起成立了哈佛大學亞裔姐妹會幫助更多同學融入美國文化。
鄭朝丹透露,在哈佛,有個性的人,是受歡迎的,能堅持到底的人,也是受歡迎的,最受歡迎的是有個性并且能堅持到底的人。三年前,當她申請哈佛時,她曾在面試時談及父母辛苦經營餐館,高中時自己每周要在餐廳幫忙超過40個小時,她因此受到了招生官的青睞。
交鋒指引思考

曾有過很多課堂上那般大家說到的困擾,可從未想得很深,今日說出來,感覺暢快不少,上外附中高一女生陳果英語純正流利,她坦言,出國留學,困擾自己的并非學業,而是有點內向的性格,拿到厚厚的參考資料,她決定好好看看。
另一間教室,哈佛極其知名的網絡公開課《正義》正被哈佛學生Lee重新演繹著。隨著討論熱烈地開展起來,“正義”究竟是什么變得迷離恍惚難以捉摸,同學們經歷縱情盡興的交鋒之后,陷入了更為深入的思索。“在美國高中以及哈佛,課堂當中會存在數量眾多的討論,老師僅僅是引導我們自己探尋答案而并非給出一個現成擬定的結論。”這名韓裔美國學生講道,這同她在亞洲求學時的感受不太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