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5-09-29 20:04:56作者:佚名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陳熹 通訊員梁煒

9月28日,湖北省政府新聞辦舉辦主題為“決勝收官‘十四五’ 謀篇布局‘十五五’”的系列發布會,其中涉及教育強省的內容尤為突出。黃岡市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洪程在會上發言,他透露黃岡市近年來一直致力于實現“每個縣都有優質高中,每鎮都有優質初中”的愿景。為實現這一目標,黃岡市采取了多項措施,將教聯體改革作為關鍵抓手,同時注重資源的合理配置,并把提升教育質量作為最終目的,旨在讓本地居民的孩子都能在本地接受良好的教育。

黃岡市持續推動教聯體革新,塑造“各鎮均設優質初中”的新模式。整個區域實施縣級范圍的教聯體革新,消除城鄉教育差別,推動城鄉基礎教育的同步進步。建立簡約化的管理體制。依照“城市引領鄉村、優勢幫扶薄弱、規模帶動個體、區域協調布局”思路,把全市1081所公立中小學、幼兒園整合為170個教育聯合體,在省內首先完成公立初中、小學及幼兒園教育聯合體構建的全面覆蓋,建立一體化組織框架。核心校與成員校在行政事務、人員調配、資金管理等方面達成全面整合,實施教學活動中的多項規范,組建了品德培育、課程指導及專業領域的專門小組,構建了共同商議、區域實施、分級監督的完整流程,以此保證不同地區學校的教學水準保持一致,實現教師資源的合理分配。設立一種結合嚴格調動與獎勵保障的師資流動制度,依據空間距離推行分級的補助方案,把參與交流的履歷同資格評定、職位提升等硬性標準相聯系,保證參與交流的教師里核心教師不低于百分之三十的比例,通過革新宿舍供應方式來處理一千二百多名流動教師的住處問題,全市共有四千一百一十八名教師參與交流,其中核心教師有1384名,占比達到百分之三十三點六一。2025年中考監測表明,初中教聯體優秀率進步幅度為89.4%,農村學校優秀率進步幅度為88.7%,基本構建了每個鄉鎮都有優質初中的局面。

增強高中間合作,激發“每個縣都有優質高中”的新活力。實施市級整體規劃、縣級配合,促使縣內與城市普通高中同步進步,社會第三方單位公布的2025年“中國縣區中學百佳排行榜”中,黃岡有五所縣辦高中入選,顯示社會對黃岡縣辦中學進步的肯定。縣級與市級聯合促進教育均衡。以黃岡中學為引領,整合團風、羅田、英山等五所縣一中的教育資源,構建聯合教育共同體,實施“五統一”的運營機制,借助課程資料互通、聯合教學研討,推動基礎較弱的縣中教育水平提高。同時,指導黃梅、武穴、蘄春等地的縣一中聯合建立本地農村高中,強化“教學、教研、測評”的全程合作,實現縣中之間的同步發展。區域合作助力整體進步。鏈接武漢頂尖中學的優質條件,促使它們與黃岡的13所縣級中學形成合作關系,運用網絡同步授課、遠程教學研討等手段組織了35場活動,輸送先進的教育資源黃岡中學惠州學校,幫助縣級中學提高教學水平。聯動協作提升了成效。倡導高中階段的考核方式創新,構建了多元化的學校辦學水平評估框架,劃分成五個不同層面的考核標準,引導學校注重教育本質和獨特性。黃岡中學、蘄春一中和浠水一中分別成為科技、德育和人文特色高中試點單位。黃岡市基本達成“每個縣都有優質高中”的目標。

增強要素配置效能,筑牢優質教育穩固基礎。遵循需求導向配置資源、項目牽引安排資金,不斷加大支持強度,為教育均衡優質進步奠定可靠條件。著力增加學額供給。新增公辦義務教育學位達30435個,麻城一中、英山一中、紅安實驗高中、羅田實驗高中、黃梅城南高中等一批學校相繼完工并開始招生;斥資55億元,實施團風、紅安、羅田、浠水、蘄春等地一中和6所農村普通高中搬遷重建項目,為縣域高中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同時注重教師隊伍建設。采用定向選拔、公開招募、高層次人才吸納等三項舉措起步網校,遵循“替換補充”機制,過去三年新增義務教育教師4445名、高中教師1234名。開展中小學教師能力提升計劃,完成國家級培訓44484人次、省級培訓6321人次黃岡中學惠州學校,教師隊伍構成不斷改善。注重信息技術應用。借助國家級和地方級智慧教育平臺,集合網絡巡查、遠程會議、線上備課、遠程教學、電子閱卷等核心服務,達成資源互通、管理協同、課程協作、師資合作。采用“每周線上設計教學方案、每月線下開展研討”的新方法,教育聯合體共同建設并分享超過一萬份優質教學設計、三千六百個優秀教學案例,數字化應用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