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5-08-08 11:07:26作者:佚名
2025年高考進入倒計時,有關專業選擇的討論再度升溫。
近期,我國教育部公布了《2024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及審批情況》,全國范圍內共有3424個專業點進行了增減或調整,其中29個新專業嶄新登場,調整幅度頗為顯著。
政策文件中多次強調的“戰略緊迫”與“新興交叉領域”,暗示著專業調整已從傳統的“增減法”轉變為更深層次的“結構調整與促進融合”。在這些調整中,被譽為中國高等教育“先鋒”的“雙一流”大學,都新增或取消了哪些專業?對這些變動我們又應持何種態度?
依據教育部每年公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與審批結果》以及《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我們對2020年至2024年期間“雙一流”高校新增專業的分布情況進行了數據統計。
哪些在“上新”?
1 工學類新增數量領跑 人工智能穩居榜首
數據顯示,在過去五年里,“雙一流”高校新增專業數量達到了1068個。在這些新增專業中,工學類占據了501個,其比例接近一半,顯著超過了其他學科類別,這一現象與我國將工學定位為首要大學科門類的現狀相吻合。緊隨其后的是理學,共有131個新增專業,而管理學則有86個新增專業。
分析近五年來“雙一流”高校新增專業的數據,我們可以觀察到,在排名前十的高校中,有六個專業屬于工學領域,這一現象進一步證實了工學在其中的主導作用。
總體而言,新增的工科專業多聚焦于技術創新與工程實踐方面,這一發展動向與我國近年來推進“新工科”建設的戰略目標相吻合。
具體分析,在過去的五年間,共有41所“雙一流”高校增設了“人工智能”這一專業,這一數量居于所有新增專業的首位。
近些年,隨著國產大型模型的迅猛發展以及人形機器人的驚艷展示,人工智能技術已躍升為國家核心競爭力提升的關鍵“硬科技”象征,其發展勢頭正如同熊熊烈火農業大學排名,學科建設也恰逢其盛。
此外,“儲能科學與工程”這一工學領域的“新星”亦躋身前十。自2019年正式宣布增設以來,短短數年間,該專業已在天津大學、廈門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眾多知名高校中生根發芽。它專注于新能源和儲能材料等前沿科技領域,并被認為是助力實現“雙碳”目標的關鍵專業。
“跑步入場”的背后,是重點高校對前沿產業風口的積極響應。
2 “智能+”轉型明顯
學科交叉成趨勢
根據數據統計,在過去的五年里,“雙一流”建設高校新設了203個以“智能”和“智慧”命名的專業點,這些新增專業幾乎全部集中在工科領域,并顯現出明顯的技術指向性。除了人工智能領域之外,這些專業大致可以歸類為兩大類別:
“智能+”概念下的各類工程,諸如智能制造、智能感知以及智能車輛等,將人工智能技術融入了土木工程和信息工程等傳統工科領域。以哈爾濱工業大學為例,在過去五年間,該類專業已新增設了七個。
“智慧”與“行業”相結合,例如“智慧農業”、“智慧林業”、“智慧交通”等,突出數字化技術對傳統產業的賦能作用。
3 “健康”“運動”專業
迎來新增潮
在以“智能”和“工程”為核心的新興潮流中,“運動訓練”領域新增的項目數量達到25項,位居第六位。
運動訓練這一專業,曾是體育院校主導開設的領域,在雙一流院校中,其數量有限,存在較多空白,且新增潛力巨大。近年來,伴隨著“健康中國”戰略的不斷深化實施,“體教融合”的理念已成為政策上的共識。因此,一些綜合性大學紛紛開始積極填補這一領域的空白。據統計,僅在最近五年內,復旦大學、中山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25所雙一流院校就已經新設立了這一專業。
不僅如此,“健康”與“運動”這兩個詞匯正逐漸成為高等教育專業領域的新焦點。以“運動康復”為例,這一專業在北航開設,而“健康科學與技術”則在上海交大設立。
4 新設專業瞄準未來命題
在過去的五年里,我國增設了142個新的專業。其中,許多原本并不廣為人知的新專業正聚焦于解決未來的挑戰,它們正從“大類拓展”的策略轉向“精準定制”的發展路徑。
今年新亮相的29種新專業有鮮明特點:
“碳中和科學與工程”“海洋科學與技術”等面向國之所需。
“智能分子工程”“時空信息工程”等聚焦尖端科技。
“嬰幼兒發展與健康管理”“老年醫學與健康”與民生息息相關。
今年,"低空技術與工程"這一專業被納入本科專業目錄,成為我國戰略急需專業之一,緊密順應了當前"低空經濟"迅猛發展的潮流。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西北工業大學等六所"雙一流"高校積極響應,從本年度開始,首次面向社會招收該專業學生。
5 “新文科”加速布局
在“四新”建設領域,包括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以及新文科,其中新文科的發展相對較晚。
自《新文科建設宣言》于2020年頒布之后,眾多高等院校紛紛作出響應,陸續成立了多個跨學科融合的文科專業。
華中科技大學設有“計算金融”課程;南開大學、湖南大學、吉林大學等共計15所高校均開設了“金融科技”相關課程。中國人民大學和武漢大學等38所高校新開設的“大數據管理與應用”專業留學之路,近五年來排名第二,成為熱門專業,僅人工智能專業略勝一籌。
哪些在“退場”?
統計數據表明,在過去五年間,盡管全國高校本科專業的新增需求依然存在,但新增專業的數量整體上呈現出下降的態勢;與此同時,撤銷專業的數量卻逐年上升,這一現象反映出學科規模縮減的明顯趨勢。
在“雙一流”高校,這些調整更顯方向明確:
山東大學決定立即停止對27個本科專業的招生,同時取消了包括書法學在內的10個專業的設置。
四川大學決定取消31個專業,這些專業中包含了諸如電子科學與技術、網絡工程等曾經頗受歡迎的領域。
北京大學撤銷信息與工程科學部。
在調整的背后,不僅包含了學校自身在師資力量和資源整合等方面的考量農業大學排名,同時也面臨著專業發展滯后、人才培養質量不高以及就業表現不盡如人意等實際挑戰。
據央視新聞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