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5-08-05 11:05:40作者:佚名
QS國際高等教育研究機構在6月28日發布了第20版的世界大學排名,此舉首次將就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作為評價標準納入排名考量,從而使得該排名成為全球范圍內唯一一個同時考慮這兩項指標的排名體系。
本次排名涉及了104個高等教育體系中的1500所高校,該排名是通過分析超過1750萬篇學術論文以及24萬余名學者和雇主提供的專業觀點得出的。
QS世界大學排名,這一由英國知名教育機構發布的年度全球高等教育機構排名,位居歷史第二長久的國際大學排名之列。它與國際上公認的四大權威大學排名——包括《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世界大學排名》以及《ARWU世界大學學術排名》——齊名,享有較高的公信力和影響力。
|排名方法論更新|
今年,QS對排名體系進行了前所未有的全面優化,新增了三項關鍵評估標準:即對可持續發展的考量、就業成效的評估以及國際研究網絡的構建。同時,對部分既有的評估指標進行了權重的調整,這包括學術界的聲望、雇主的評價以及師生比例等指標。
|QS世界大學排名指標|
在本輪排名中,歐洲高校的表現依然出色:在全球前100所大學中,歐洲高校占據了35個位置;在全球前200所大學中,共有84所歐洲高校;在全球前300所大學中留學之路,歐洲高校的數量達到了123所;而在全球前500所大學中,歐洲高校更是占據了213個席位!
歐洲主要留學國家大學排名
瑞士大學排名
瑞士人口數量不多,然而其高等教育網絡卻十分發達,目前設有12所獲得國家認可的學府。在這12所大學中,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與洛桑聯邦理工學院由聯邦政府直接管理,其余的10所則是各州所轄的公立大學。
根據大學所在的語言區域劃分,德語區的高校共有六所,包括巴塞爾大學、伯爾尼大學、蘇黎世大學、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圣加侖大學以及盧塞恩大學;法語區的高校則有五所,分別是日內瓦大學、洛桑大學、洛桑聯邦理工學院、納沙泰爾大學和弗里堡大學;而意大利語區僅有一所大學,即盧加諾大學。
2024年QS世界大學排行榜揭曉,瑞士共有6所高校躋身全球行列。在這份榜單中,蘇黎世聯邦理工大學表現尤為出色,其排名位列全球第七,相較于上年度提升了兩位!
洛桑聯邦理工學院位居全球第36名,蘇黎世大學位列全球第91位,巴塞爾大學排名全球第124,伯爾尼大學排名第126,日內瓦大學排名第128。對于這樣一個國土面積僅約4萬平方公里,人口超過700萬的國度而言,這無疑是極為卓越的成就!
瑞士的其他知名院校排名情況如下:洛桑大學位居第220位,盧加諾大學位列第328位,圣加侖大學排名為第436位,弗里堡大學則排在第563位。
荷蘭大學排名
荷蘭,作為歐洲的教育佼佼者,其國內共有12所高等學府榮登全球大學排名的前300名,具體排名情況如下:
位列世界百強行列: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并列位于第47位,阿姆斯特丹大學則位居第53名。
位于全球101至200名區間:烏特勒支大學與另外一所大學共同占據第107位,埃因霍溫理工大學并列第124位,萊頓大學并列第126位,格羅寧根大學位列第139位,瓦格寧根大學并列第151位,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學并列第176位。
位于全球201至300名區間: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位列第207位,屯特大學位居第210位,內梅亨大學與另一所大學并列第222位,馬斯特里赫特大學亦與另一所院校并列第256位。另外,蒂爾堡大學并列第371位。
德國眾多高校對排名榜單并不特別重視,首先是因為教育在德國并非以產業模式運營,政府對于各校的財政投入相對均衡,學校之間對排名的競爭意識并不強烈,反而更重視對每位學生進行個性化的教育培養。
此外,當前國際上廣泛采用的排名體系主要由英美國家所引領,這些排名體系在評價時尤為重視學校的綜合實力。
盡管存在這些限制,德國的高校依然憑借其堅實的教育基礎、前沿的科研環境、優秀的學生群體以及積極的雇主認可,在各類排名榜單中穩占一席之地。
德國的教育機構在整體排名中并不突出,即便是培養了大量諾貝爾獎得主、文學巨匠和科學泰斗的慕尼黑及慕尼黑工業大學,也僅位于全球前五十名之內。這并不意味著德國的教育機構存在缺陷,事實上,通過QS的評估體系我們可以觀察到,其排名更傾向于學術領域及其研究成果與榮譽的考量,因此,英美以及亞洲眾多實力雄厚的綜合性大學,正是由于它們對學術研究的專注,才在排名榜上名列前茅。
然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德國的大學體系以公立院校為核心,它們更傾向于將重點和資源投入到全面提升教育質量上,其追求是強化學生的通識教育,并激發他們對所學專業領域的專注與熱情。
德國作為聯邦制國家,其州級制度條件各異,故在發展專業時,會依據自身條件進行綜合考量,以培育出具有競爭力的強項專業。正因如此,德國的大學在專業設置上,更傾向于集中資源,致力于打造最頂尖的專業領域。德國境內蘊藏著眾多被譽為寶藏的學府,諸如TU9聯盟成員、精英大學聯盟的佼佼者、U15聯盟中的頂尖學校,還有諸如在農學領域享有盛譽的霍恩海姆大學、在光學領域獨樹一幟的耶拿大學、在建筑設計領域享有盛名的魏瑪包豪斯大學等眾多名校。
下面我們看一下德國大學的具體排名情況:
在本次的排名中,德國共有49所高校名列其中。其中,慕尼黑工業大學位居第37位,慕尼黑大學排名第54,海德堡大學位于第87位,而柏林自由大學則排在第98位,均成功躋身前100名之列。
德國在世界大學排名101至200位段內有五所院校,分別是:亞琛工業大學位列第106位;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位居第119位;柏林洪堡大學排名第120位;柏林工業大學排名第154位;弗萊堡大學排名第192位。
德國在全球201至300名的高校中占據8席,具體為:漢堡大學位列第205位;蒂賓根大學排名在第213位;紐倫堡大學排名第229;哥廷根大學排名為232;波恩大學排名第239;達姆施塔特工業大學與德累斯頓工業大學并列,共同占據第246位;科隆大學則排在第268位。
位于301至400名區間內,法蘭克福大學位居第302位;斯圖加特大學位列第312名;魯爾大學排名為第375位;明斯特大學排名384位;吉森大學排名第396。
位于401至600名之間的高校排名情況如下:維多利亞州立大學位居第440位;曼海姆大學排名第454位;波茨坦大學排在第460位;耶拿大學位于第461位;美因茨大學排名第464位;康斯坦茨大學位列第478位;萊比錫大學排在第479位;漢諾威大學位于第481位;拜羅伊特大學排名第509位;不萊梅大學排在第514位;基爾大學位列第530位;烏爾姆大學排在第542位;薩爾大學位于第600位。
比利時大學排名
比利時,位于西歐腹地,是一個地理位置優越、留學資源豐富的國家。作為西歐歷史悠久的發達國家之一,該國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長期穩居世界領先地位,其高等教育體系亦獨具特色,極具吸引力——性價比極高。
比利時境內坐落著眾多品質卓越且文化氣息濃郁的學府,其中一些在歐洲乃至全球范圍內都享有盛譽,占據著重要的地位。
在本次的排名中,荷蘭的魯汶大學位列全球第61位,這一排名相較于去年提升了15個名次;而根特大學則在全球排名第159。
魯汶大學(UCL)在法語區排名中位居第180位;布魯塞爾自由大學法語系位列第189位;安特衛普大學排名為第248位;而荷蘭語布魯塞爾自由大學則排在第259位。
列日大學排名第421;哈塞爾特大學排名第551。
法國大學排名
法國在本輪榜單中總共有32所院校入選,其中4所院校躋身全球前100強:巴黎文理研究大學高居第24位,巴黎理工學院較上次上升了10位,現居第38位,索邦大學位居第59位,而巴黎薩克雷大學則排在第71位。
以下是法國大學的具體排名:
全球排名位居前百的院校中,巴黎文理研究大學位次大幅上升,現居第24位(去年位于第26位);巴黎理工學院也有顯著提升,現排名第38(去年排名第48);由巴黎四大與巴黎六大合并而成的索邦大學,排名提升至第59(去年排名第60);巴黎薩克雷大學則位列第71。
全球排名101至500位:里昂高等師范學院位居184位,國立路橋學院位列192位,巴黎大學排名236位,格勒諾布爾-阿爾卑斯大學排294位,巴黎政治學院排319位,巴黎第一大學排328位,蒙彼利埃大學排382位,馬賽大學排387位,國立科學院院校里昂(INSA)排392位,斯特拉斯堡大學排421位,里昂第一大學排452位維也納大學世界排名,波爾多大學排465位。
世界排名介于501至1000名之間的高校包括:圖盧茲第三大學、里爾大學、蔚藍海岸大學、雷恩第一大學、洛林大學、南特大學、巴黎第二大學、CY塞爾吉-巴黎大學以及圖盧茲第一大學。
世界排名介于1001至1500名之間的高校包括:位于第三名的蒙彼利埃第三大學、排名第二的里昂第二大學、位居第一的圖盧茲第一大學、普瓦捷大學、圖盧茲第二大學、里昂第三大學、巴黎楠泰爾大學、卡昂大學、利摩日大學以及巴黎第十三北大學。
北歐四國大學排名
北歐地區,以丹麥、瑞典、挪威、芬蘭和冰島五國為代表,是世界經濟和教育高度發達的區域。在這些國家中,冰島的大學對非歐盟國家的學生,依然執行免除學費的教育措施,并且每年僅收取少量的注冊費用,這為其提供了顯著的經濟效益與教育價值的優勢。自2017年起,芬蘭高校對非歐盟國家的學子們實施了學費制度,而瑞典和丹麥的學府早在2011年之前便已對非歐盟學子征收學費。挪威的學府則計劃從2023年起對非歐盟學生征收學費。盡管如此,相較于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國家,這些國家的學費要低廉許多,因此在性價比方面相對較高。
北歐五國各具特色,其中每國均擁有數所享譽全球的高等學府。諸如瑞典的卡羅琳斯卡醫學院(諾貝爾醫學獎評選機構)、烏普薩拉大學、隆德大學、斯德哥爾摩大學、皇家理工大學、查爾姆斯理工大學、哥德堡大學、斯德哥爾摩經濟學院、瑞典農業大學等;芬蘭的赫爾辛基大學與阿爾托大學等;挪威的奧斯陸大學、卑爾根大學與挪威科技大學等;丹麥的哥本哈根大學、奧爾胡斯大學、丹麥技術大學與奧爾堡大學等;以及冰島的冰島大學等。這些高等學府在各大世界大學排行榜上均位列前200名,甚至不少學校躋身前100名。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每個國家都有哪些大學榜上有名:
一、瑞典,共有8所大學上榜(整體排名上升)
皇家理工大學位居全球第73位;隆德大學位列全球第85位;烏普薩拉大學排名全球第105位;斯德哥爾摩大學排名全球第118位;查爾姆斯理工大學排名全球第129位;哥德堡大學排名全球第187位;林雪平大學排名全球第268位;于默奧大學排名全球第465位。卡羅琳斯卡醫學院與斯德哥爾摩經濟學院雖未參與整體排名的角逐,卻在多個細分領域取得了出色的成績。
二、丹麥,共5所大學上榜
哥本哈根大學位居全球第107位;丹麥技術大學位列第121位;奧胡斯大學排名達到第143位;南丹麥大學排名為第326位;奧爾堡大學排名第336位;盡管哥本哈根商學院未參與整體排名的角逐,但在某些單項評估中,其得分相當可觀。
三、芬蘭,共有9所大學上榜
阿爾托大學位居第109位;赫爾辛基大學位列第115名;奧盧大學排在第313位;圖爾庫大學排名第315;拉普蘭塔理工大學位于第351名;坦佩雷大學排名第436;于韋斯屈萊大學排在第446位;東芬大學位列第548名;埃博學術大學排名第601至610。
四、挪威,共有5所大學上榜
奧斯陸大學位列第117位;卑爾根大學位居第281名;挪威科技大學排名在第292位;特羅姆瑟大學排名第五七七;挪威生命科學大學則位于一千二百至一千四百之間。
五、冰島僅有1所大學上榜
冰島大學排名第1201-1400
意大利大學排名
2024年QS世界大學排名揭曉,意大利高等學府表現卓越,總計41所院校榮登榜單,這一成績充分彰顯了該國教育實力的穩步提升。具體來看,以下是14所躋身全球500強之列的意大利大學名單:
全球排名介于100至200名之間:米蘭工業大學位列第123位,羅馬首府大學位居第134位,博洛尼亞高等學府排名第154。
位于世界排名201至300區間的高校有:帕多瓦大學位居第219位,都靈理工大學位列第252名,而米蘭大學則排在第276位。
那不勒斯腓特烈二世大學位列全球第335位,緊隨其后的是比薩大學,其排名為第349位。再往后,佛羅倫薩大學以第358位的排名緊挨著,而都靈大學則位于第364位。
位于世界排名401至500區間的高校有:特倫托大學位居第429位,帕維亞大學位列第469名,米蘭比可卡大學排名為第481位,羅馬第二大學則排在第489名。
西班牙大學排名
在全球知名大學排名榜單中,西班牙的25所高校均有入選,其中,共有14所西班牙高校位列全球。以下是具體名單:
巴塞羅那自治大學位列第一,其排名上升至第149位(相比去年提升了29個名次)。
巴塞羅那大學位列全球第164位,而馬德里康普頓斯大學則排在第171位,同樣位于馬德里的另一所大學,即馬德里自治大學,其排名為第199位,至于納瓦拉大學,其排名更是低至第280位。
龐培法布拉大學位列第310位,而馬德里卡洛斯三世大學則排在第319位;在馬德里理工大學中,它位居第349名,加泰羅尼亞理工大學則排在第354位。
格拉納達大學位列第403位,IE商學院排名第428,瓦倫西亞政治大學排名第476,瓦倫西亞理工大學排名第485,而塞維利亞大學則排在第494位。
英國,作為全球教育領域的佼佼者及眾多留學生的首選之地,在2024年的QS世界大學排名中,我國共有17所高校榮登世界名校之列。其中,劍橋、牛津、帝國理工和倫敦大學學院等名校更是表現卓越,穩居全球前十,具體排名分別為第2、第3、第6和第9。
英國在世界百強大學中占據17席,其中包括排名第二的劍橋大學,第三的牛津大學,第六的帝國理工學院,以及第九的倫敦大學學院。此外,躋身全球前百強的學府還包括愛丁堡大學位列第二十二位、曼徹斯特大學排名第三十二、倫敦國王學院位于第四十位、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排在第四十五、布里斯托大學居第五十五、華威大學名列第六十七、利茲大學排名第七十五、格拉斯哥大學位居第七十六、杜倫大學處于第七十八、南安普頓大學排在第八十一、伯明翰大學位于第八十四、圣安德魯斯大學排在第九十五、諾丁漢大學名列第一百。
愛爾蘭大學排名
在愛爾蘭,都柏林圣三一學院位居榜首,該學院在24年的QS全球大學排名中繼續保持領先地位,最新排名為第81位維也納大學世界排名,比上一年提升了17個名次;與此同時,都柏林大學也表現不俗,排名上升至第171位,較去年提升了10個位次。
此外,高威大學位列第289位,科克大學位居第292名,利莫瑞克大學排名第426,都柏林城市大學排名第436,梅努斯大學介于第801至850位之間,而都柏林理工學院則處于第851至900名的區間。
奧地利大學排名
奧地利維也納大學位居第130位;維也納技術大學位列第184位;因斯布魯克大學排名在第362位;格拉茨技術大學排在第421位;林茨大學排名第446位;克拉根福大學排名第580位;格拉茨大學排名介于第661至670位之間;薩爾茨堡大學排名第681至690位。
捷克大學排名
在最新的QS世界大學排名中,捷克的16所高校均有入選,其中布拉格查理大學成功躍升至全球第248名,較去年提升了40個名次!馬薩里克大學則位于全球第400名,與去年相比,排名提升了150個位次!布拉格技術大學在全球的排名為第454位。
波蘭大學排名
在最新的QS世界大學排名中,波蘭有22所高校躋身榜單,其中表現最為突出的依然是華沙大學,該校位列全球第262名,較去年提升了22個名次。緊隨其后的是雅蓋隆大學,它排在第304位。至于波蘭排名第三的華沙工業大學,其排名為第571位。
匈牙利大學排名
在本次的排名榜單上,匈牙利高校的表現頗為亮眼,共有11所院校成功躋身其中。其中,位居前三甲的分別是位于塞格德的大學,其全球排名介于第601至第610位;德布勒森大學,排名在世界的第671至第680位;以及羅蘭大學,位列全球第701至第710位。
香港、澳門與新加坡大學排名
在香港此次的排名中,可以看到香港地區的院校整體排名呈現下滑趨勢。其中,香港大學的名次從第21位下滑至第26位,香港中文大學則從第38位降至第47位,香港科技大學更是跌至第60位,而香港城市大學的排名更是大幅下跌至第70位。在這“港五所”中,唯有香港理工大學成功維持了原有的排名位置。
澳門的教育機構在過去24年的排名表現相當出色,其中澳門大學的表現尤為顯著,排名大幅攀升了50個名次,從2023年的第304位躍升至第254位;與此同時,澳門科技大學也實現了穩步提升,其排名從之前的581至590區間上升到了第505位。
新加坡:新加坡的兩所頂尖學府在本次排名中表現相對穩定,其中新加坡國立大學繼續保持其在亞洲QS排名中的領先地位,排名由之前的第11位躍升至第8位,成功躋身前十行列。與此同時,南洋理工大學相比去年有所下滑,排名從第19位降至第26位。
今年公布的排名榜單上,五所高校成功躋身全球前百強,分別是:北京大學位居世界第17位,清華大學位列第25位,浙江大學排名全球第44位,復旦大學排名全球第50位,上海交通大學排名全球第51位。
完整排名見世界大學排行榜官方網站:
大學排名各人看法不一,各有側重,故在選擇心儀的學府時,需全面考量諸多要素,切不可將排名視為挑選學校的唯一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