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4-12-01 19:05:39作者:佚名
2024年6月10日,2024年高考正式落下帷幕。在浙江省東陽外國語學校考點,考生們紛紛走出考場,踏上新的征程。 (人民視野/圖)
(詳情見相關報告《應試教育導向如何弱化?浙江新高考改革觀察》)
前兩天,高考剛結束,表弟就給我發信息:“哥,你什么時候有空?”
一年前的暑假,我邀請他來北京,打算帶他去國家大劇院聽一場音樂會。我的家鄉浙江,早年只有一座破舊的戲樓。在我的童年記憶中,每年夏天,一輛掛著擴音器、貼著簡陋表演海報的皮卡車駛過街道。
表弟的生活以家庭和學校為中心,父母和老師的生活經歷為半徑。就像小時候一樣,交響樂和戲劇離他很遠。我想借此機會在他心里種下一顆種子。
正如所料,計劃落空了。
我的阿姨是一名小學老師。自從表弟上高中后,自習室的墻上就貼著兩個公式:“365×0.09=32.85、365×1.01=368.65”。這背后的含義是,每天放松一點和努力一點似乎沒有太大區別,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就會產生很大的不同。
表弟對北京之行很感興趣,但阿姨謝絕了我的好意,大意是等高考后再談。
我和表弟為了這個問題思考了一年。過年的時候見到他的時候,他臉上沒有太多笑容,平靜得不像個高中生。
在這次采訪中,不止一位老師談到了學生的疲憊。寧波鄞州中學副校長沉惠軍表示,為了保證學生8小時的睡眠東陽外國語學校,學校規定晚上9點50分關燈,早上6點起床。但在一年級的教室里,“更多的燈很早就亮了。”
寧波龍賽中學老師董小倩也注意到東陽外國語學校,學生們在早讀時經常犯困,沒有聽寫任務時,有的學生會在課間小睡。有一次她向學生提到一位受歡迎的演員,但班上沒有多少人聽說過。但早些年,學生們都熟悉各路名人,甚至還經常給她科普。她分析說,現在的學生在家看電視的時間受到家長的嚴格限制。
對于學生和家長來說,這種疲憊或許會給他們帶來安全感。在充滿不確定性的比賽中,疲勞是為數不多的確定性因素之一。然而,如此超常的努力不一定會帶來預期的收獲,而且與付出的犧牲相比,收獲可能并不值得。
新的高考改革給了學生更多的選擇。以浙江考生為例,他們不必在“政史地理”和“理化”之間進行選擇。相反,它們有 35 種組合,涵蓋七個科目: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和技術。選擇任意 3 扇門。
選擇科目關系到高考申請表,也關系到職業規劃。但在某種程度上,學生和家長都感到困惑。我們對成績和繼續教育考慮太多,而對興趣和未來考慮得太少。我們似乎習慣于在起點和終點之間走最快、最順暢、最不容易出錯的路徑。很多時候,如果不去探索,這條路線似乎是唯一的一條。
楊震是浙江省第一批新高考考生。距離她高中畢業已經7年了。 “初中的時候,我說我要考個好高中,考個好的高中。高中的時候,我說我要考個好大學,找個好工作。”未來。”現在回想起來,她覺得高考并沒有她想象的那么重要。 。那些當時成績沒有那么好的高中同學,經過一番探索,“還是找到了自己的路”。
我們在追尋彼岸,仿佛一旦到達彼岸留學之路,一切問題都會迎刃而解——現實顯然并非如此。
高考結束后,表弟面臨著填寫申請表的問題。和很多學生一樣,過去三年他都沉浸在課本和試卷中。我現在還很迷茫,不知道自己以后想做什么工作,選擇什么專業。
阿姨已經跟我打招呼了,“他申請志愿者的時候請幫幫他。”
我讓表弟列出了他感興趣的職業和專業,我打算和從事這些職業、學習這些專業的人談談。
我在電話里告訴他,當我上了大學,我應該多探索,多嘗試。然而,這樣的探索和試錯本來應該在人生的早期就開始,但我表弟和他的同學卻只能在進入大學后才開始。
南方周末記者杜漢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