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4-05-13 17:11:59作者:佚名
網上有人熱議祝福的寫法,并提到“家人”和“家人”兩個詞的區別。 突然,我想起了很多年前看過的一部香港電視劇,劇名就是《一家人》。
劇名里的四個角色我都認得,但是當他們放在一起的時候,我不明白他們的意思。 后來我在網上查了一下,發現這四個字是請柬上的專用字,大致意思是:邀請您和您的全家一起參加宴會。
現代漢語中“合”字的含義與“合”字的含義非常相似,只不過前者出自文言,歷史較長,語義較窄,而后者則出現在白話文后來出現,并且具有較狹義的語義。 參考范圍更廣。
1.“封閉”與“整合”的區別
至于“闔”和“合”的區別,過去在《有文之子》雜志上曾經討論過。 語言專家表示,“閖”字的本義是指門扇,后來引申為整個房屋的意思,因此可以指代“府邸”、“家庭”。
“合”字有封閉、統一之意,也可引申為整體、全部,但所指范圍更廣。 比如整個國家、整個宇宙; 所有人類、所有碳基生物等。
現代漢語中“他”所指的“整個”范圍基本上不能跳出家庭; 而“合”字所指的“整體”范圍,可以包括家庭、國家、世界,甚至整個宇宙、時空。 其中英語作文,這自然也包括“家人”。
下面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明。 例如,當我們要寫成語“縱橫結合”時,只能用“合”,不能用“合”。 我們不能把它寫成“縱橫相近”。 。
因為“聯縱橫”中的“聯縱”是指聯合六國共同對抗強大的秦國。 如果寫成“宗宗”,那就意味著聯合六大家族,共同對抗強大的秦朝。 這無疑是一個天大的笑話。
“闔”字不能代替“合”字,反之,“合”字可以代替“闔”字。 現在中國人的祝福有“家庭幸福”、“家庭幸福”等吉祥用語,都可以寫成“家庭幸福”或者“家庭幸福”。
事實上,后一種寫法在現代其實更為常見。 許多官方媒體已經在正式場合直接使用“家庭”一詞。
有語言專家指出,“闔”字脫胎于文言闔家幸福,因此在祝福用語中,“闔”字顯得比“合”字更正式、更莊重,像是“敬語”。 “和家”是一個中性詞,用起來會顯得更“隨意”。
于是有人發表文章說,在“祝福”別人的時候,不能用“合家”,因為用了就會鬧笑話。 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2.“家庭”和“家庭”這兩個詞混用真的是一個笑話嗎?
其實,只要稍微留心一下我們身邊的各種“請柬”用語,就會發現粵港澳臺沿海地區和內地所寫的請柬所使用的用語有所不同。
很多大陸人在寫請柬邀請別人參加生日宴會或婚宴時,不一定會使用“全家邀請您”之類的字眼,而是直接說:“我真誠地邀請XX先生、XX女士和全家”。在這兒。”
“與家人”或“與家人”這句話完全濃縮了“請全家”四個字的含義,不需要使用二級漢字“嗯”。
至于祝福語中的“幸福一家人”二字,在網上打字時更容易使用。 如果是“手寫”請柬,還不如寫“家人”方便。
因此,可以說,“闔”字在現代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地方相對較少。 祝福中有或沒有它,不會影響實際的人際關系。
事實上,它是一種“半死不活”的古詞。 對于內地一些省份的人來說,他們生活在“縱橫茂和”這個成語中的時間比他們生活在祝福和敬語中的時間要長得多。
因此,有些人翻出“家”字,丟下書包的行為,就像孔乙己在咸亨飯店向魯迅炫耀“茴香字有四種寫法”一樣可笑。這自然遭到了網友的集體反駁。
對于將“家人”寫成“合家”的可恥行為,一位網友評論道:看似很講究,其實很講究。 中國文化應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使之變得簡單、直白。 好的。
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的語言習慣早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闔家幸福,一些“保守”的古老教派在這里仍然顯得有些迂腐。
但他們常常不認為自己的行為是迂腐的。 相反,他們說普通人如果不使用XX詞,那就是在“開玩笑”。 這是因為他們沒有意識到漢語詞匯只是我們日常生活、工作和學習中使用的“工具”。
都說是“工具”,但這個“工具”不同于人類利用自然資源創造的勞動工具,因為它是思維和語言的工具。
這個工具的特點就是它永遠不是靜止的,它是“活的”,具有生命力。 所有的漢語詞匯從古至今都在“生長”和“變化”。
我們的漢字最初是單音節詞,后來逐漸變成雙音節詞。 所有單詞的發音和書寫都隨著歷史的發展而變化。
這些話已經流傳了幾千年,也經過了很長一段時間的打磨。 它們在不同的時代有著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含義。
例如,今天的“妻子”一詞僅指我們男性同胞的合法配偶。 但古代是兩個字,一為妻,一為子。
又如,古代有“公公”一詞,是對所有老人的尊稱。 然而,現在,這個詞卻成了專門用來稱呼岳父的“尊詞”。
如果我們硬要按照古法來用這個詞,那么每當你在街上看到一個老人,他最終都會成為你的“岳父”
又如成語“衣冠禽獸”,在現代是妥妥的罵人詞,但在明代則指穿著官服的人。 因為當時的官服正面有一個方形的“紐扣”,上面繡有動物和鳥類。
不同的動物代表不同的官方級別。 所以當時有人說誰是“穿衣猛獸”的時候,原來不是在侮辱對方,而是在夸獎對方。
前面提到的這些詞之所以在古今有不同的含義,是有其道理的。 例如,“妻子”這樣的詞,主要是文言單音節詞變成雙音節詞造成的。
像“岳父”這樣的詞主要是由普通名詞變為專有名詞引起的; 像“衣冠禽獸”這樣的詞,就是由褒義轉貶義造成的。
我們來說一個更極端的例子,把貶義詞改成褒義詞。 例如,“夫”字現在被女同胞們用來稱呼自己的另一半,但在古代,這個詞卻被用來稱呼“太監”。
那么如果我們硬要從字面上去追究的話,那豈不是意味著我們當代的男性同胞每天都在被妻子“虐待”呢?
可見,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沒有必要用一個舊詞來代替另一個具有相同含義且已被廣泛使用的詞。
當然,如果有人堅持用“家庭幸福”之類的祝福語,那是沒有問題的。 至少我們現在生活的時代沒有“含糊”。
而至于是否需要研究“茴香豆的茴香字有四種寫法”,我個人認為,如果你是語言學家、專家,還是有必要研究一下的。
但如果你只是一個普通人,那么研究與否,一切就看你的愛好了。 簡單來說,語言詞匯只是我們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使用的工具。
人類文明進化的方向是從復雜到簡單。 我們沒有必要放棄使用簡單的“工具”而轉向舊的“工具”。 這就像我們不需要放棄洗衣機而用洗衣板來洗衣服一樣。
結論
“闔”字和“合”字意思相近,但后者的使用范圍更廣。 當“闔”表示“整個”或“整個家庭”時,我認為可以使用。 用“合”字來代替。
事實上,現代生活中我們顯然比“天倫之樂”更習慣使用“天倫之樂”這個詞,所以不存在“用錯了會鬧笑話”的問題。
至于有人指出“家人”一詞是“尊稱”,其實用在書面語言中比“家人”更合適。 對于這一點我也有不同的看法。
因為其實“家人”這個詞是很中性的,用在書面上并不存在“不尊重”的問題。 只是“家人”這個詞似乎比“家人”更傳統、更文雅。
那么,我們有必要追求這種優雅嗎? 試想一下,如果你現在要舉辦婚宴,需要邀請你的朋友和他的妻子參加宴會,你會怎么寫請柬呢?
按照我們的日常習慣,大多數人寫“恭請XX先生、XX女士蒞臨”,或者“恭請XX先生及夫人蒞臨”,其中“情人”也可以寫成“夫人” ”。 ETC。
但在古代,朋友的妻子也有一個“尊稱”,叫“令正”。 這個時候,如果你硬要在請柬上使用優雅的古代文字,那你豈不是要在請柬上寫上:“誠摯地邀請XX先生和‘令正’來找您”?
另一個例子是你正在為你的父親舉辦生日聚會。 當你寫帖子的時候,你也可以在里面使用“父親”或者“父親”。
但如果我們必須使用一個更古老的詞,我們不是必須使用“家庭嚴格”嗎? 如果你比較厲害,就用“甲軍”吧。 1970年以后出生的人可能不知道你在說什么。
網絡上有一些朋友,總喜歡好心地給網友們提供一些文化知識。 而他們在普及這些知識的時候,大多數人都不會考慮這些知識是否陳舊、過時。
他們一味地抄襲人的智慧,或者直接“抄襲”別人的一些“小知識”,然后向網友普及。 最終,他們難免會被人嘲笑。